第63章 12.4(第2/4页)

历来规则,每人身上只限带三支羽箭,若羽箭射完未中金钟,或者落马下地,则视为出局。

有人既然开了个头,剩余武士便也效仿。何况规则也是允许。人人都想阻拦对手,自己及早冲出包围第一个射落金钟。和着急若骤雨的紧密鼓点,在校场观战军士的齐声呐喊助威声中,跑马道上展开了你走我拦,你追我赶的恶斗。很快,相继有人不敌落马。

路程过半的时候,原本的三十二骑只剩一半不到。其余或受伤落马,或被人夺走弓箭,或已经射完三箭却未中标。

乔慈惯常使用的兵器是双戟。他从小醉心武艺,每日早晚于家中的小校场里苦练,寒冬酷暑,风雨无阻,又天生一副习武筋骨,多年下来,得心应手,□□这匹魏俨送他的青骢也是千里挑一的骏马,虽骑用不久,但颇通灵性,今日人马合一,路程还未过半,隐隐便有脱颖之势。

他方击败了一个从后追赶而上试图夺走他弓箭的武士,最后以戟杖将对方击落下马。

这已是他击败的第三个对手了。

魏劭军中武风历来彪悍,鹿骊大会虽是兄弟军营之间的武功较量,但全部真枪实刀,武士以甲护身。

乔慈在众武士中年纪最小,人材英俊,校场内的不少军士也知他是女君之弟,马匹刚出发便引来众人瞩目。等赛程过半,见他骑术精绝,武艺出众,接连击败缠斗住他的三名武士,且出手颇为克制,并不似其余有些武士,一心为求胜利,出手阴辣,招招攻击对手要害。见他和对方在马上斗了十几个回合,最后压住对方,反手改戟头为戟杖击对方掉落下马,不由地心生敬重,开始纷纷为他叫好助威。

阿弟英姿焕发,又有大家之风,博得了校场里众人的喝彩。小乔虽然欢喜,心里却更紧张。双目圆睁,紧紧地跟随着他驰骋马上的背影,两只手都捏成了拳头,连眼睛也不敢眨一下。

乔慈击落那个武士之后,立刻夹紧马腹。□□青骢也感应到了来自主人的意念,全速奔驰冲往终点,迅速超越了前头几人,就在他挽弓搭箭,在全场注目之下要射出第一支箭时,耳畔一阵刀风,斜劈下来一把大刀,乔慈忙收弓避让,转头见追上来了一骑武士,乌骓紫袍,双目闪闪,隐露悍色,正是来自中山的苏信。

苏信又劈来第二刀。乔慈立刻抽出双戟迎上,两人在四周军士的震天呐喊声中你来我往,转眼已经过了二十来招。

苏信是苏娥皇长兄长子,因苏娥皇长兄大她许多,是以姑侄年纪相差不大。十年前幸逊还没入洛阳时,他的姑姑苏娥皇初嫁刘利,名满洛阳,苏家也曾风光一时。到如今却门庭败落,子弟也多凋零。苏信一心显耀门庭,因他长于骑射,今日远道而来,只为在鹿骊台一战成名,是以方才出发后就出手凶狠,接连伤了数人,杀出一条路来,看见乔慈勇猛,心里便将这白袍小将视为劲敌,见他冲到最前了,眼看就要发箭,哪里肯让他拔得头筹,奋力追了上来阻他势头。两人这样斗了二十来个回来,乔慈越战越勇,苏信渐渐不敌,见身后又有武士追赶而上,心中焦虑,生出一计,乔慈一戟下来,他突然大叫一声,面露痛苦之色,身形也摇摇欲坠,便似受伤要坠下马背。

乔慈立刻收手,不想眨眼之间,苏信却从马腹之侧抽出一柄事先暗藏起来还未用过的短刀,朝着乔慈一挥而去。乔慈看到锋芒,迅速躲避,却事出突然,还是没有完全躲过,一侧的臂膀被利刃划过,幸好穿有护甲,但护袖也被划出一道口子,一阵疼痛,低头见血已经流了出来,染红了身上白袍。

这里距离鹿骊台已有些距离了。但小乔依稀还是看到情况不对。心猛地一跳,也不顾旁的了,从位置上起身奔到护栏之前,睁大眼睛看着。

乔慈与苏信大战,明明就要压过,不料苏信突然使诈,反而令乔慈挂彩,两旁军士立刻大喝倒彩。苏信却恍若未闻,逼开乔慈之后,咬牙猛地调转马头就朝终点冲去。渐近,他瞄准前方,挽弓发箭。

第一箭射出,未中。勘勘从挂着金钟的那根绳索之旁擦过。

苏信心里懊恼,急忙再搭弓,瞄准后预备射出第二支箭。

然,就在此时,另一支饰有白羽的羽箭已经离弦从后追赶而上,从他身畔破风而过,如奔雷迅电般地朝着数十丈外的金钟笔直射去。

箭是他身后的乔慈所发。

校场里顷刻间鸦雀无声,无数双眼睛盯着那支白羽之箭。

羽箭撕裂空气阻力,奔至终点,不偏不倚,穿绳而过,最后钉入了一面阻靶之上。

绳索断裂,悬不住沉重的金钟,金钟晃了几下,掉落在了接于下的一面铜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