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2/4页)

“我当然会喽。我可是当间谍的好料子,你不觉得吗?”

邓鹏辉飞快打量了一下对方,年轻人身穿一件皱巴巴的棉外套,眉毛上方歪扣着一顶英式高帽,正满脸得意地笑着。“嗯,你的确是。”邓鹏辉说。

这位自诩的间谍转身去跟别人炫耀他的学识,我则上前主动问候邓先生。父亲已离世三年,但提起他的名字,我依然红了眼眶。

邓先生倒没在意。“令尊是位正直的人。”他说,“他眼光独到,无论是开发燕窝新市场,还是扩大橡胶生意,他的判断总是很准。”

我们并肩站立,凝视着这片将鼓浪屿和厦门岛分隔开的五百米海域。厦门天际线的基本轮廓并未改变,只是建筑被战火熏黑了,沙滩伤痕密布,海滨昔日的热闹欢腾不复存在。邓先生从马褂口袋里掏出一个皮面小记事本,“我每天早上都会来这儿。”他说,“所有军事行动,战舰、船只及飞机的数目变化,只要从这儿可见的,我都会记录下来。它们全在我日记里,有日期可考。”他又把笔记本放回口袋。

“您记这些做什么?”

“跟任何时间或金钱投资一样,它未来的确切价值是无法预估的。”他又掏出一只价值不菲的双筒望远镜,“你知道5月份那3天死了多少人?”

我摇头。

“没人知道。”他靠过来,低沉地说道,“但我能告诉你,从这里能看到的尸体有1168具,全部被遗留在沙滩上慢慢腐烂。数尸体,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他摸了摸鼻子,苦着脸说,“大部分人受不了那气味。”

“我也受不了。”我承认道,回忆起自己站在堤岸后面,用手帕捂着口鼻的情形。

“这些无辜的死难者理应受到尊重。”他说,“最起码也要把他们的数目记录下来。”他陷入沉默,凝望对面的沙滩,那些尸体曾扔在沙滩上被太阳暴晒,成为海蟹和秃鹫的腹中餐。日伪政权过了很久才下令把尸体拉去埋掉,那时尸身已经无从辨认了。

“你看。”他指着一艘在日本旗下飘着邮政小旗的汽艇,“每周的邮船。”不久前,在一片所谓恢复正常生活的宣传鼓吹声中,日本人重新启动了邮政业务。虽说食品和煤炭短缺,虽说有一半的工厂不是关闭就是控制在汉奸走狗们手中,但我们总算是有了正常的邮政业务。这是他们建立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小弟”拯救“大哥”的骗人花招之一。为什么国统区和敌占区之间连邮件都不能互通?邮船上载的是别人丈夫的家书,并没有我丈夫的。

阳光折射在雾岛号上,金光闪闪,一如那位知道它名字的男人的金牙。我搓搓手,庆幸自己穿了夹袄。一阵带着海藻味的轻风吹过脸颊。突然,藏在海滩下面的一只白鹭嗖的一声轻快腾空。我回头再去看邮船,船头激起的浪花在不停翻飞。蓦然间,不知怎的,我心中浮起一个念头,今天将非同寻常。今天,无论如何,我都会收到他的消息。

回家路上,这个念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走过剧院、澡堂,几乎脚不沾地,感觉不到脚下的鹅卵石,接着我走入房屋店铺林立的蜿蜒小巷,钢琴声从一扇打开的窗户里飘出来。我想象着聿明的笔迹,他的字潇洒自信,而且,身为工程师,他总是习惯性地为信件段落一一编号。

很快会有的。我一边想,一边为麻将牌局穿戴打扮。很快就能收到他的信。我拿出他走之前做的粉色旗袍。真好看。我抚摩了一下缎面,又放回原处。等他回来我再穿。今天穿这件兔毛里子的绿缎子旗袍就可以了。我把旗袍从头上套下,扣上侧边的金属暗扣。我心里暗喜,生了阿州才一个月,穿这身旗袍就已经毫不费力了。

佩俪让我带宝宝和奶妈一起去,我还叫上了婆婆。她是麻将和象棋的高手,却少有机会跟人切磋对弈。我想不会有人介意。

“记住,”离开前我告诉阿桂,“如果有信来,马上让素莉来叫我。我在黄府。”

“是商会主席黄立松府上吗?”

“没错,我朋友佩璐姐妹俩的娘家。一有信就马上让素莉来。”

***

黄府的内厅中,一个富贵之家为女眷聚会准备的东西一应俱全——窗边摆着玉树花,孔雀开屏的黑色漆木屏风上镶有用母贝和玉石拼成的梅花,麻将桌上备有西瓜子、五香花生、盐渍酸梅。桌边餐具柜上摆着一套为我们准备的茶杯,印着牡丹花,有杏、黄、白三色。茶具旁是一大束新鲜菊花,金色和绯色相间,还搭配了南天竹。

我很高兴能和她们一起坐下来,暂时把日寇抛到脑后。我们洗牌发出的轻柔碰撞声,像是退潮时海浪中的贝壳碎片在翻腾,让我想起大海、沙滩,以及曾经无数次的麻将牌局。有人在笑。窗栏在微风里咯吱作响,像水杯里冰块融化时发出的声音。是的,和朋友们在一起真好。我有些日子没见到阿玲和琪琪姐妹俩了。我们在美容院聊过几句,但距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阿玲暂停洗牌,手指理了理乌黑的秀发,“你烫的波浪真好看,安丽。”她说,“我的发卷都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