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不是你的事(第3/4页)

陈文斌哭笑不得:“嘿,你个小兔崽子。”

结果郑骁认真道:“我是小兔崽子,你就是老兔子。”

陈文斌登时被噎得差点儿喘不过气来。老兔子是骂人的话,不能说。

郑骁立刻挺起小肚子,理直气壮:“小兔崽子。”

可怜的小陈总今天二度感受到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只……可恶的人类幼崽!

打败了大坏蛋舅舅的人类幼崽美滋滋地跑回去继续摘草莓上的叶子了。

备受打击的陈文斌说话都有气无力:“我说认真的,这事必须得政府出面。不然等你学校盖好,恐怕已经一堆小孩没学上了。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甩手不管。关停没办学资质的学校也就算了,这个学校不就是看上了人家的地嚒。”

陈凤霞已经烦了他这种有话不直说,始终兜圈子浪费时间的行为,索性起身要离开:“嗯,你自己慢慢聊吧。”

陈文斌赶紧喊她:“哎哎哎,我晓得当官的不会给说法,事情就是他们做的嘛。但是,我们还有无冕之王。一下子关掉这么多农民工娃娃的学校,国民没有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啦?我跟你说,我是看不下去的啊,我已经给《有一说一》打过电话了,请他们关心农民工子弟上学的困局问题。”

《有一说一》是啥,号称本省的《焦点访谈》。说不清究竟是为什么,也许是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的确多,反正2000年的新闻媒体当真相当敢说。有些言论可以说尖锐至极,完全不给主管部门打招呼的机会。

陈文斌一本正经地强调:“姐姐,到时候要是采访你,你可得有一说一。”

陈凤霞垂了下眼睛,点点头:“当然,谁家娃娃不是娃娃,不是宝贝疙瘩,凭什么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啊。”

三月份的最后一个礼拜五晚上,王月荣在省台影视基地拍完一场夜戏,打着呵欠准备坐车回去休息。

刚出片场,就有拿着省台标签话筒的记者询问她:“根据我们栏目得到的消息,你的小学母校即将停办,不知道你对此怎么看?”

王月荣的眼睛立刻红了,声音都哽咽起来:“我很难过,我的小学是很好很好的学校,我的老师和同学是很好很好的人。我还有很多朋友在那里上学,他们办不了那些证件,他们要回老家去了,他们得和爸爸妈妈分开了,我很难受。”

记者又问了几个问题,直到剧组的人过来喊王月荣上车准备回休息的地方,王月荣还冲着记者的方向喊了一句:“我一直记得我们校长说的话,英雄莫问出处,我们农民工的小孩也可以有出息。只要让我们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

场务带她上了车,只莫名其妙:“他们问什么啊?我给你说,你讲话要小心。现在记者越来越坏了,特别会断章取义,坑死你没商量。”

另一个人笑道:“没什么吧,明天是愚人节,估计他们搞愚人节特辑呢。”

王月荣没吭声,就看着窗外发呆,夜色真黑啊,真希望太阳快点升起来。

其实《有一说一》得到晚上才播放,太阳升起又落下,大家才能看到这集特别报道《消失的农民工小学》。

郑明明吃过饭,原本趴在桌上刷题呢,这会儿也抬起脑袋惊讶地看电视屏幕。

“妈妈,这是我们学校!”

阳光下,操场上国旗迎风飘扬,教室里学生书声琅琅。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该是在上思想品德课,小学课本里有这一篇。

就是,拍进镜头里,挺微妙的。

“我们注意到,与其他没有资质的民工小学相比,这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是不错的,各方面也很正规。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也跟其他民工子弟小学一样,难以逃避被关停的命运。据悉,面前江海适龄民工子弟大约两万余人。学校关停之后,这些孩子要何去何从呢,我们采访了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

画面镜头摇晃,被迫入镜的教育局领导一直试图躲藏:“这个问题,肯定家长想办法解决。要求我们已经提了,满足不了条件我们也没办法。总不可能把这么多学生都安排进公立小学啊。江海的的义务教育是办给江海小孩的,我们不可能不管自己管外人吧。”

记者的镜头又转向了位小学生,那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哭了起来:“我不要回家,我朋友都在这里。我回去就是外人。”

主持人的声音响了起来:“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孩子似乎是外人,即便他们的父母参与了城市建设。可对于乡村来说,这些从出生到成长都几乎在城市的小孩,何尝又不是外人。吾心安处即吾乡,到底哪里是能够容纳他们的地方呢?”

郑明明突然间站起身,往楼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