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3页)

百姓为了取暖,一般在衣服与被单夹层当中填充的都是木棉、芦苇或是稻草等不值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缝隙大,也不够软,保暖效果非常差。

那人自己在布庄打工,勉强也算是识货,刚上手就感觉出来了,他从捡到的这东西是上好的填充物。

他直勾勾地看着远去的车辆,就像是看着冬天的希望,又是惆怅又是难过。

要是这些白花花的东西是他的,今年冬天就不需要为保暖发愁了。

但怎么可能呢?

那人低头叹气,手心攥着一朵棉花,丧气地回了自己家。

刚进家门,就听妻子急匆匆地开口:“孩他爹你快来,今日官府上门,说是最近种下棉花收获了,过段时间将会从棉花中剥离出种子,以备来年种植,问我们要不要种。”

“官府的人说,棉花如苎麻与蚕丝般都可以用来纺布,还可以填充衣服被褥,是极好的农作物,只是不能吃。孩他爹你看,咱们要种吗?”

“如果要种,明天就要去官府报名登记,不单要登记名字,还要想好到底要种多少棉花。”

他妻子说完,有些不太高兴:“虽然秦国朝廷给了许多高产粮食,让我们今年都不再饿肚子,但土豆红薯又不经放,做成粉条的话数量又会减少一大半,我还是想将所有土地都用来种粮食,棉花再好,咱们这儿冬天也不是太冷,多找一些芦苇、木棉就行了。”

“阿东家的也不想种,想要等看看其他人的种植情况。”

“我觉得……”

“种!我们必须种!”男人眼睛亮得惊人,伸手将棉花放在桌上,“这是我今日捡到的一朵棉花,蓬松柔软还不怎么透风,若是真能用来纺布,那可就太好了!朝廷肯定会像是推广土豆红薯等粮食一样全国推广的,我们种了绝对不亏!”

他视线落到棉花上,直勾勾的,好似从中看到了自家美好的未来。

他妻子被他吓到,许久说不出话来。

但这家里本就是他做主,所以他下定决心后,其他人都没有再反对。

类似的情况,并无多少。

因为土地够多,又还有一大批六国遗留下来的奴隶,秦朝是真的不缺劳力。

棉花种子如今是真的不多,全国人口也不算多,对布料的需求还没有现代那么恐怖,暂时还不到强制百姓种植的地步。

当这批棉花送达咸阳,一直闲置的墨鱼纺织机立刻绽放出了属于它的光彩。

员工人数已经增加到上千的羊毛厂内,在赵馨的命令下精挑细选出五十个年轻织女,然后被带到存放墨鱼纺织机的厂房,在墨鱼的教导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这种新型纺织机纺织。

墨鱼早就想要让自己发明出来的纺织机大展拳脚,得到消息后连手上正在进行的研究都放下了,迫不及待地前来教导学生。

对这群织女来说,纺织本就是她们吃饭的本事,学起来相当容易。

师生齐心协力,没多久就掌握了纺织机的工作方式。

吱嘎吱嘎——

五十台纺织机迅速运转起来。

棉花被纺成均匀的白线,缠绕在纺锥上,很快就成为了一块白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