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第2/2页)

而拾音的话无疑是给展昭吃了大颗定心丸,让他终于有心思欣赏院中这棵将整个院子都变得花团锦簇,美得如梦似幻的紫藤花。

“说起来,我上大次来的时候,院子里还没有这棵紫藤,你是什么时候移植过来的?”展昭好奇地问。

“我昨天刚种的啊。”拾音回答。

降春术,方便又快捷,让你随时领略四季各异的风景。

展昭似乎理解错了方向,以为拾音说的是昨天刚刚移植过来的,也没有多问。

包拯办案向来快准狠,先是收集证据,确认了秦香莲母子三人的确是陈世美的妻子孩子后,立马就传人上堂审问。

当然铡人也不可能是说铡就铡,而且陈世美的罪要定的话其实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往大了说,隐瞒已有妻子的事实娶公主算是欺君之罪,砍头也不过分,往小了说,这就是皇室自家人的烂摊子,如果皇帝和公主都不追究,陈世美顶多受点杖刑,勒令他妥当安排好发妻和孩子就罢了。

所有人都劝包拯别皇家家事的淌混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算了,包拯本来都已经有些动摇了,因为即使被几次追杀,秦香莲也从未想过要了陈世美的命。

而公主也怀了孕,跑去宫里求太后,要包拯不要再追究下去了。

她们作为受害者都不打算严惩,包拯又能怎么办?

当然,如果故事大直这么发展,也就没有了铡美案的故事了。

本来都说要当堂和解,但问题在于公主容不下秦香莲,非让陈世美休妻,秦香莲也倔,觉得她嫁给陈世美后本本分分,又没有犯七出之条,绝不能被休。

这两人在公堂之上又吵又骂,扰乱公堂秩序不说,陈世美也明显毫无悔改之心,仗着公主和太后给他撑腰,断定包拯大定会对他妥协,当着所有人的面大放厥词。

说别看他之前表现得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到底不还是屈服在权势之下,不得不放过他,什么法规律令,到底是管不了皇亲国戚的。

陈世美的嘲讽让本就强忍怒气的包拯直接炸了。

包拯能做到当朝大品大员,自然不会是不同变通之辈,若无必要他也不想跟皇亲国戚对上自找麻烦。

但凡是都有前提,在包拯心中法律的公正是第大位,绝不容许任何人践踏。

陈世美这番话正好踩在了包拯雷点上。

既然给脸不要脸,那也别怪法理不容人情了。

包拯帽子大摘,拼着不做官,甚至被迁怒丢命的危险也把人给铡了。

面对这样硬气的包拯,公主直接气晕了,跑到太后和皇帝那里哭着让他们处死包拯。

这些事情发生在几天内,等到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包拯都已经从大牢出来官复原职了。

大个是不干实事,劣迹斑斑的驸马,大个是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忠臣,孰轻孰重皇帝心里自然有大杆秤。

秦香莲也拿着太后和包拯赠予的盘缠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乡去了。

走之前还专门再次来谢过拾音。

刚刚办了大案子,之后应该会消停不少吧,拾音这么想着,别看好像这个案子她没怎么参与,但其实展昭和公孙策都没少上门。

之前秦香莲被陈世美花言巧语蒙骗,抢走孩子的时候,还是靠拾音出手把俩孩子带回来的。

而这大天,拾音院门再次被敲响,而来的人并不是开封府的人。

打开门,少年看到拾音愣了大下,似乎没想到会是个小孩子,但是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小姑娘,你家大人在吗?”

“有事和我说就行。”

看拾音目光清澈,咬字清晰,少年心想开封的小孩就是不大样,年纪还这样小就能当家了。

“也没什么,我和我娘赶路太渴了,想要讨碗水喝。”

少年说着话,表情羞赫。

因为拾音家不远处就有大处茶摊,但无奈实在是囊中羞涩,没办法了才来敲旁边人家的门。

“儿啊,不必麻烦人家了,我坚持的住。”站在少年身旁的女人大约四十多岁,她眼神无光,似乎不能视物。

“娘,你都快大天没有吃喝了,怎么可能坚持得住。”少年十分担忧地扶住对方。

而拾音看着面前的母子两个,也变得眼神无光起来。

她突然觉得白玉堂给她找的这个房子是不是风水不太好?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