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道观 这是多好的日子啊。(第2/3页)

这两年,他对楚宁从没有真正放下过戒心,如今她忽然走了,越发令他不安起来。

幸好,赵彦周还在,楚家仅剩的两个小郎君的所在,他也清楚。

她的软肋,他一清二楚。

“派人盯着赵司直。”他放下手,睁眼面对刺目的光,冷冷吩咐,“滁州那边,也看紧些,必要的时候——可加以利用。”

滁州就是楚家小郎君就学的地方。

徐融躬身应“喏”,心也渐渐放宽。太子到底还是清醒的,并没有一味被楚氏迷惑。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为无谓的小事扰乱心智。

“赵家那边,也快些吧。”不过片刻,萧煜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面目,除了脸色有些异样的苍白外,整个人看来温和儒雅。

他已经没有太多路能选了,只能顺着眼前这一条走下去,越快越好。

……

太极宫里,楚宁在内侍的指引下,穿过神龙门,进入后苑,朝归真观的方向行去。

翠荷跟在她身边,手里的行囊不过一只多宝盒并一只不大的包裹,仿佛不过是出外小住一两日一般。

一路过去,尚有还不知情的宫人内侍唤她“殿下”,躬身冲她行礼,她都笑着侧身避开,耐心地向他们一一解释:“我如今已不是太子妃,不必再向我行礼了。”

下人们个个面露讶色,却不敢细问,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走过,再躲在背后悄悄议论。

“娘子不必放在心上,有圣上在,他们不敢对娘子不敬。”身边的一个内侍恐她伤神,不由悄声劝慰。

楚宁倒是并不介意,只摇头道:“我如今也只是个寻常女子了,往后住在观中,他们敬不敬我,都不打紧。”

那内侍看了她一眼,掩下眼底的异色,没再说话。

归真观在西面,几人带着她转了方向,走上一条略狭窄幽曲的卵石小道。

却见迎面行来个携着侍女的少女,一身鹅黄襦裙,秀丽大方,稳重端庄,正是齐沉香。

齐沉香一面走,一面听身边的侍女说话,脸色看来不似平日沉静,而是带着几分掩不住的诧异与不赞同。她正垂眼出神,并未察觉楚宁的出现,直到身边的侍女悄悄示意,才回过神来。

“你……”她停下脚步,蹙眉打量着楚宁朴素的衣裙,“听说你要到归真观去。”

她对楚宁素来不喜。

从前楚虔榆还在时,楚家女郎是京中最受追捧的一个,她家中的姊妹们说起楚宁,总带着几分羡慕甚至是嫉妒,她虽略小几岁,耳濡目染下,自然也对楚宁喜欢不起来。

后来楚虔榆出事,楚宁落难,嫁给太子萧煜,就更与齐家泾渭分明了。

可今日入宫向太后请安,却听说楚宁仅仅因成婚两年无所出,便自请让出正妻之位,转而入道观修行,她的心里竟生出一种异样的怒其不争之感。

分明当初也是个万人追捧的世家贵女,即便后来落难,也不该如此软弱,毫无骨气!

她打量着楚宁那少得可怜的行囊,眼里的不赞同越发清晰:“你如何能让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竟一点后路也不留!”

楚宁却被她问得愣了下,一时不知她为何用这样不赞同的看着自己,可转念一想自己如今的处境,又渐渐回过味来。

旁人不知她的事,更不知萧煜的真面目,在他们看来,她这个自愿离开的太子妃,大约是个可怜可悲又可叹的软弱女人,离开夫君后,便会一无所有。

只是没想到一向大方得体,挑不出错的齐沉香竟会是个这样骄傲,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倒与齐太后相去甚远。

她顿了顿,朝齐沉香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多谢六娘关心,能到今日,我已很满足了。”

此前,她甚至不敢想象,自己能这么顺利就离开萧煜,如今心里挂念的,只剩父亲的事了。

齐沉香看着她这副毫无傲骨可言的模样,心中失望不已,不禁摇头:“罢了,你这样软弱,难怪没能让自己过得好些,旁人再操心也无济于事。”

她也不再多费口舌,微微点头后,便带着侍女离开了。

楚宁在原处站了片刻,看着她的背影,只觉今日才是第一次认识她。

不一会儿,内侍将她引至归真观中。

观中的厢房已收拾好了,女冠们来见过她后,便都各自回去了。

余下她带着翠荷留在屋里,听内侍交代:“娘子屋中的陈设,都是刘大监亲自督办的,橱柜里的衣物、妆奁中的首饰,还有平日的一应用度,也都备得齐齐的。”

那内侍说着,一面带她在这一方小小的院子里走了一遭,将各处都看过。

橱柜里果然已叠放好了许多精致的衣物,有艳丽华美的,也有素净清雅的,丝毫不比她在东宫时的一切差。

这些俨然是萧恪之得知她要离开太子后,便提前着人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