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全新系统即将上线~~(第4/7页)

这让其他人也纷纷露出了各种羡慕嫉妒的眼神,易卓对此毫不在意。

自打他决定要拿出后世各种好东西,他就做好了被这种眼神盯着心理准备了。

翊王爷也没有只和易卓说话,他性情洒脱,频频举杯,将整个宴会的气氛调动得极好。

宴会后,翊王爷还代表朝廷给每位进士颁发牌坊银三十两,这个银两是用来,让他们在家乡修建进士牌坊的。

给的银两并不多,大家真正看重的还是能够修牌坊这件事。

要知道在古代,修牌坊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可不能随便想修就修的!

古时候的牌坊也分很多种,比如说一般比较常见的什么贞妇孝子的碑坊,需要地方官员向上面一级一级的申请,最终要皇帝同意后才能修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个官员做出突出贡献,向皇帝申请,批准后也可以修建。

而且,在这些排放上面,牌坊上必须写明是什么牌坊,比如写“进士”、“贞妇”之类的。

所以说,在古代看一个家族是否强盛,可以看他们的家族聚集地是否有碑坊。

如果有几块碑坊立在那里,是谁都不敢小看的。

现在易卓同样可以在易家村修一座碑坊,这是皇帝已经审批过的,他们已经拿到审批文书。

至于牌坊的具体位置,易卓想了想,决定将这件事交给易远去操持。

估计大概率会修在易家村的村口。

不过这会易卓,还不能启程回易家村探亲,恩荣宴过后,易卓还有其所有的新科进士们都还有一大堆的流程要跑呢。

三月二十九,四爷,于午门前赐状元易卓,六品朝冠、朝衣、补服、带、靴等物。

还赐给其他进士每人银五两,表里衣料各一份,这是让其他进士自己去做官服,朝廷上就不管官服的事儿了。

三月三十,身为状元的易卓率领诸进士上表谢恩。

四月初一,易卓率诸进士到国子监附近的孔庙行释褐礼,易顶服。

同时,由礼部奏请,请工部给建碑银一百两,交国子监来立题名石碑。

最后一项是让所有的新科进士欣喜若狂的,因为只要石碑一立,他们的名字就可以永远留在这里,与日夜同辉,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得上是青史留名了。

这一连串的流程走完,易卓才算松了一口气。

暗地里易卓忍不住吐槽,甭管古代现代,也不管是什么场合,总是能讲排场就讲排场的。

易安就问:“爹,事情这是算处理好了吗?咱能回老家了吗?”

别看易安之前在确定自己中了秀才之后,就赶忙往京城跑其他的啥都没管,就怕错过易卓的状元游街,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想念易家村。

在易家村生活了十几年,怎么可能说忘就忘。

再者说,家里还有他娘的坟呢。

他们现在远在京城,也没法子回家扫墓了,虽然知道易信他们肯定会去看看,但怎么比得上他们回去啊?

易安私下就琢磨着,他爹现在中了状元,总得要续娶的,正好回去提前跟他娘说一声吧。

易卓可不知道自家大儿子在暗地里嘀咕啥,笑了笑说道:“还不行呢?明儿我得去翰林苑,报到,然后再请假才能回去!”

“好复杂啊,”易康,撇撇嘴。

易卓拍拍易康的肩膀说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嘛,都是这样的!”

说到易卓准备去翰林苑报道,闻进便跑了过来。

易卓就笑道:“秀达来了,今儿上午你急急忙忙回去干什么啦?”

闻进哈哈笑道:“小舅,可是好事啊,我爹升官了,晋升了翰林院大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

易卓闻言又惊又喜,说道:“二姐夫升职了?这可是大喜事,不过……”官职怎么那么怪?

翰林院大学士听着很厉害,却只是一个从一品的虚衔,翰林院侍讲学士则是真正的实权,两个一起有点怪了!

闻进嘻嘻一笑说道:“还能为啥?我估计四哥是准备让我爹在翰林苑给你撑腰来着!”

易卓哑然失笑。

闻进说的蛮有道理的,要不是为了自己撑腰,四爷干嘛给闻瀚一个翰林院大学士的虚闲啊?

易卓笑呵呵的说道:“那看来以后我能在翰林苑横着走了!”

“你本来就能啊,小舅!”

易卓和闻进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第二日四月初二,二甲进士和三甲同进士朝考,易卓不需要去管这个,他直接去翰林院报道。

翰林院的主要职责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员。

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

易卓去翰林院报道非常顺利,有眼睛的都不会在现在可以易卓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