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两岸潮水平,中秋的月亮在即将来临的晨光中渐渐式微。

夜已经很深了,船舱的客人们也都消停,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打瞌睡。

顾沅睡不着,此刻她的精神格外好,顺利逃脱的喜悦令她无比亢奋。

她没睡,一侧的顾风也没睡。

见其他人都睡了,顾风低声道,“姑娘若不困,挪步去船尾?”

顾沅轻轻“嗯”了一声。

顾风先起身,让到一旁,将遮风的帘子掀开。

扶着船璧,顾沅弯腰出了舱。

刚走到船尾,河面的冷风吹来,她打了个激灵,脑袋愈发的清醒。

船尾摆着两三个小马扎,是供客人在外透气歇脚的。

顾沅缓缓坐下,顾风拿着一件黑色的披风走了过来,“姑娘不嫌弃的话,披上吧,莫要着凉。”

为了逃跑,都弄成现在这个鬼样子了,她还有什么嫌弃不嫌弃的。

伸手接过披风,她轻声道了句“多谢”。

“坐下说话吧。”顾沅边系着披风,边看向茫茫一片的河面,心头还有些恍惚,仿佛这一切是场梦,那样的不真实。

顾风顺从的坐下,身形笔挺,规规矩矩。

“你说是我哥哥派你来的,那为何我哥哥都没与我说,而且在这之前,你为何从未露过面。”

“姑娘是在怀疑属下的身份?”

顾沅扭过头看着身侧的男人,想了想,点头道,“单凭一个令牌,的确无法令我全信。你既有本事弄到户籍和路引,弄一块侯府令牌,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听到这话,顾风并没有生气,反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轻笑。

“姑娘说得对。”

他点头赞同,又抬起眼,问着,“姑娘当真不记得属下了么?”

顾沅怔忪,“你?”

顾风修长的手指,指了指他的右眉骨,“长昭十年的立冬,西城门外,两个馒头……”

他一点点的提醒,顾沅盯着他眉骨上那道浅了不少的疤痕,脑海里尘封已久的记忆也被唤醒。

“啊,是你,小哑巴!”

顾沅脱口而出,说完后,又捂着嘴,一脸歉疚道,“抱歉,不该这样称呼你。”

顾风半点不介意,甚至因为她还能记得他,眉眼中迸出几分真挚的笑意,“当年若不是姑娘您出手相救,属下早就被人打死,姑娘叫属下小哑巴,属下高兴。”

认出旧人来,顾沅很是欣喜,上上下下打量了顾风一遍。

“若不是你眉骨上这道疤,我真认不出你,你变化太大了。”

顾沅是又惊讶又感慨,实在很难将眼前这个高大壮硕的男人,与当年那个瘦骨嶙峋,宛若豆芽菜的小哑巴联系在一起。

顾风被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道,“姑娘没变。”

还是那样好看。

就像长昭十年的那个冬天,像仙子下凡般,出现在他眼前。

那是个灾年,各地闹饥荒,百姓到处逃灾。

那年他八岁,随着爹娘往长安逃,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又没食物裹腹,很多人就活活冻死在路上。

爹在路上病死了,娘为了给他一口吃的,把她自己卖了,换了些干粮,让他坚持到长安,投靠亲戚。

后来他总算到了长安,官兵却不让难民进城,他只能与其他难民一起徘徊在长安城外。

那段日子,他目睹了太多人性的阴暗与残忍,心里既绝望又害怕。

就在他饿了三天三夜,缩在墙根里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的时候,有人喊道,“永平侯府放粥了!”

永平侯府是第一户放粮设粥棚的高门世家,不但有粥,还有糙米馒头。

他几乎是爬着去领,好不容易排到他,一碗粥,两个馒头。

他喝了粥,舍不得吃馒头,藏在怀里,打算慢慢吃。

不曾想才离了队伍,就有人来抢他的馒头。

那个时候,为争一口吃的,命都能豁出去。

他红着眼去跟人拼命,细胳膊细腿,又发着高烧,哪里是旁人的对手,馒头被抢了不说,还被人打趴在地上,像条狼狈的狗。

血从头上流下来,温热的红色蒙在他的眼前,他想,这回真要死了吧。

这时,两个馒头送到他面前。

模模糊糊的血色里,他看到马车上那半掀开的帘子后,坐着个锦衣华服的六岁小姑娘。

她有张粉雕玉琢的漂亮脸蛋,眼睛圆而明亮,怜悯又担忧的看着他,脆生生朝他道,“你不要怕,我还有很多馒头,我让人给你治伤,再给你馒头吃。”

在顾风眼中,她就是神仙,是菩萨。

贵人轻飘飘的一句话,他的小命就保住了。

他被带入永平侯府,高烧三天,再醒来,患了失语症,说不出话。

姑娘来探望他,不知道他的名字,就随着别人叫他小哑巴。

她看到他眉骨上的疤,还安慰他,大丈夫有道疤算不得什么,让他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