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双飞西园草(十六)(第2/2页)

殿上寂静无声,皇帝捏着奏折,眸光沉沉盯着他半晌,终于说道:“朕怎么能让你做一个不忠不义毫无廉耻之徒?死者为大,理应言其所长,避其所短,你放心写便是了,不必担心他人指摘。”

檀道一眸中含泪,叩首道:“陛下圣明。”周珣之也暗自一笑,夹在群臣之中,一口一个仁君,称颂得皇帝也颜色稍霁,语气和缓了不少。“都退下吧,安国公留下。”瞥向檀道一的目光却有些复杂。

“陛下?”群臣退散后,皇帝径自思量,被周珣之的一声轻唤惊醒。

“啊,”皇帝放下奏折,对周珣之笑道:“我是有另外一件事和国公商议——最近太后对纳妃一事很上心,总是催促我。如今开春了,大概也要着手办了。”

周珣之笑道:“这事有太后、皇后做主,礼部办理,臣是帮不上忙了。”

“唔,”皇帝有点为难地苦笑,“皇后还无子,我只是怕皇后……”

周珣之却很爽快,“这是喜事。陛下践位也有几年了,却只有一位皇子,还是柔然女子所出,立不得太子,为社稷计,也该广纳后宫,开枝散叶了。”

皇帝松口气,“国公这么说,我也放心了。”怕他多想,又笑道:“我倒不是觉得皇后霸道,她性情温顺柔婉,只是不大爱说话,做了十多年夫妻了,有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周珣之只能请罪:“是臣教女无方。”

皇帝摇手,“皇后很好。”不在这事上面浪费唇舌,转而笑道:“这个檀道一,倒是口若悬河,很能诡辩。”

周珣之含蓄地笑道:“臣倒觉得——他很机敏,是个人才。”

“是机敏。”皇帝目光划过幽深的大殿,望向外面塌肩拱背的宫婢内侍们,神色又有些莫测了,“只是太机敏了,我反倒不放心,这个人么,是有些傲气的。”他回忆着方才檀道一的言谈举止,看向周珣之,“不过刚才听他一席话,我又觉得,这个人是外锐而内钝,其实也不失其忠厚。”

“陛下说的是。”周珣之颔首,“他若真是个狡诈倾险的人,撰写诔文这事,寻个借口也就推了——臣起初还替他捏把汗。”

皇帝自言自语道:“连元脩这样昏聩的人,他都尚有一番忠心,难道朕不足以令他臣服?”

“陛下是明君。士之进退,全在于用或不用。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物尽其用,才是遵天之道,顺地之理。”周珣之的表情意味深长,“陛下能用臣,为什么不能用他呢?”

“国公说的是。”皇帝被周珣之说动了,缓缓地点着头。

皇帝的心事,自然通过周珣之的口,传进了檀道一的耳里,他数月来绷紧的一根弦,总算稍有松弛——然而还是不得闲,皇帝下旨,寿阳公被追封吴王,丧仪过后,又要送至邙山安葬,还没启程,元竑的国书送抵洛阳,要请皇帝开恩,将吴王遗体送回故土安葬,皇帝说道:“天气渐渐暖了,自洛阳到建康,少则也要十天半月,哪能挨得?还是让吴王早些入土为安吧。”

檀道一奉诏而来,一一领命,“是。”

“还有,”皇帝撂开国书,笑了一笑,“元竑还要请旨,接吴王的家眷回建康。元竑的长女既然已经许了樊家,就不必回去了,至于你和檀氏……”

檀道一呼吸微顿,抬眸看向皇帝。

皇帝却略过檀氏不提,对檀道一笑道:“你么,朕正有个喜讯告诉你。”

大约是如周珣之所说,要擢升他,檀道一定了定神,洗耳恭听:“是。”

“谢羡的女儿,原本太后看中了要让她入宫的,前些日子她来拜见太后,细陈了她与你从建康到洛阳,数度分分合合,阴差阳错的各种奇缘,惹得太后也落了泪,朕想到上元那一夜,看她的样子,对你也算情深义重,索性做个好人,成就你两人的姻缘吧。”皇帝以往赐婚,多是利益考量,难得谈及男女情缘,想到自己做了个货真价实的媒人,也欣然笑了,“借着这个由头,朕再给你添一桩喜事——准你降等袭爵,堂堂的武安侯,也算配得起谢家的女儿了,这回谢羡可不能再推三阻四了吧?”

檀道一整个人都愣住了。皇帝本以为他要喜极而泣,谁知久等无果,他似有所悟,眉头微微一扬,“你不愿意?”

“臣愿意,”檀道一深深叩首,“谢主隆恩。”

“等武安公一年丧祭,你就除服,预备婚事吧。”这些日子檀道一时常觐见,皇帝对他十分熟稔了,说话也亲切了不少,“至于檀夫人嘛,你和檀涓都在洛阳,她又何必回建康去?”皇帝心情极佳,还说了句俏皮话,“朕送你一个美貌贤淑的妻子,换你一个非亲生的姊妹,不算你吃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