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页)

阶梯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学生们震惊、不解。

云歌倒是瞬间明白了贾浩南的意思。

贾老师拍了拍麦克风,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继续说道,“我知道,在大家心中,教育资源不平均是需要改善的问题,教育平均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今天我们不讨论国计民生的大事,仅仅从学科竞赛这个微小的角度来思考。”

“我们Z省和其他省份相比,学科竞赛没有做到集中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也做得还不够。简单地说,就是各个学校在自己玩自己的。许多学校都有好苗子、都有好老师。但是放眼全省,好苗子分散、好老师也分散,想要在竞赛上出成绩,只能靠学生自己的努力,以及学校里三四个竞赛教练,甚至只有一两个竞赛教练的帮助。”

“其他省份情况就不一样了。许多省份中都有面向全省招生的超级中学。超级中学在招生时,就吸走了全省最顶尖的初中生。”

阶梯教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Z省最顶尖的高中,招生范围也仅限于本市,没有一所高中可以吸纳全省的尖子生。也因此,Z省最顶尖的高中怎么数也得有十几所,十几所高中实力相当、难分伯仲。要说谁是最顶尖的一所,没有人能说得出来。

然而根据贾老师所说,有些省份存在的超级中学,毫无疑问地是全省最好,将其他中学远远甩在身后,吸纳了全省最顶尖的竞赛教练和全省最顶尖的学生!

“想要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竞赛生智商高低重要吗?重要。但是对题型的理解和针对性训练更加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比不上其他省的超级中学。”

“几所超级中学,据我所知,每年都会聘请大学教授作为兼职教练员,每周给竞赛生授课——授课费用非常高昂,而这一部分费用全都由学校承担,并不向学生征收费用。”

“每个年级至少配备一名竞赛教练就不说了,还有每年从学校毕业的竞赛退役选手——这些师兄师姐们都在竞赛上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对竞赛的理解十分透彻,一定还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竞赛学习方法——这些竞赛退役选手,也都会被高中母校用高昂的课时费请回来给学弟学妹们上课。”

“大学教授、竞赛教练、退役选手——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竞赛教员体系——我们省哪所高中拥有吗?”

坐满阶梯教室的学生们纷纷摇头。

贾老师继续说道,“最起码我任教的崇礼,目前还没有搭建起这样的竞赛教练体系。只保证了竞赛教练这一环,另外两环,我在努力搭建,但是目前还远远称不上完善。”

崇礼高中都没有的,Z省其他高中也没有。

“还有超级中学为竞赛让路的高考教学——竞赛生独立分班,五项学科竞赛生各有自己上课和自习的教室,理化生还有堪比大学的实验室。”

贾老师说到这里,阶梯教室里窃窃私语的声音越来越响。

赵博涵学长忍不住对云歌感慨道,“崇礼只有你们这一届学生早早分班了。”

“以往每届学生,都要等到高二才会五科竞赛独立成班。高一一整年只有两个混合的竞赛班。”

“我中考成绩不拔尖,没能分到一班二班。高一一直在高考班里,班主任对我学习竞赛这件事非常不看好。千方百计想让我专心高考,找我谈话、叫家长谈话……各种招式都用遍了。”

云歌从赵博涵的语气中听出,显然那是一段不愉快的经历。

“我们省崇礼这样重视竞赛、擅长竞赛的高中尚且如此,其他高中就更不用说了。”

“你们这一届倒是歪打正着,慕司琛把你踢出竞赛班的事情在网上闹大后,崇礼立刻重新分班了。说起来,你们这一届的竞赛生都该感谢你。”

阶梯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凝重,所有学生都意识到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者处于怎样的优势环境中,而这样的优势环境是他们无法拥有的。

贾老师继续说道:“竞赛强省和竞赛弱省的待遇,有着巨大差别。”

“历年来,Z省的竞赛生,只要拿到省一,大概率保送清北。这是强省待遇。”

“对弱省而言,省一是够不上清北的,要省队才行。”

“对更弱的省而言,省队依旧不够,要省队前几名才行。”

“按照现在的趋势,一旦Z省被后面的省份超过,从强省队伍掉入弱省队伍……这意味着什么,你们都懂。”

“这就是这个寒假集训存在的意义,Z省变不出超级中学,只能在寒假时间将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老师集中。”

“集训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想要保持住胜利地位,就要在短暂的假期时间内完成那些超级中学整个学年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