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陈家众人(第3/3页)

思及此陈老太爷轻咳了一声道:“你进了门就是我们陈家的人了,要和文哥儿好好过日子,他有了前程才是你的福气。”

刘玉真低着头,恭敬回道:“是,孙媳谨遵老太爷教诲。”

老太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好好,你们日子过好了就是孝顺了。”

两人低声应是。

给老太爷敬完茶,家里的长辈们便剩下二房和姑太太了,陈老太爷这一房人丁不甚兴旺,老一辈只剩下了老太爷,其他的都出了三服。小一辈则是大老爷陈礼忠,二老爷陈礼信,还有姑太太陈桂花。

陈礼信已过世多年,其妻戚氏白白胖胖的,声音爽朗瞧着很有些精明,喝了茶后给了她两个金戒指。

至于姑太太陈桂花,嫁到镇上如今家里开了个小酒楼,也是穿金戴银的富态得很。她的大女儿嫁到了隔壁县有孕在身这次没有来,剩下的二儿一女都尚未成亲。

嫡亲的长辈们拜完,便是张家五位舅舅四位舅母,还有一位舅母在家侍候老太太并没有来。舅家认完之后便轮到了隔房的长辈们,按照辈分一个个的拜过。

原本是要跪下磕头的,但陈世文如今有举人功名在身,见官都可不拜,刘玉真身为举人娘子在这乡下地方也没几人能受她的礼。

所以除了陈老太爷这个祖父和陈老大夫妇之外,二人一个作揖一个福身,长辈们也不太敢和一身气派,风姿卓然的两人唠嗑,这拜见亲戚长辈的程序很快走完了。

刘玉真送出去了两大箱子的衣裳鞋袜,收回来小半箱子的荷包、银簪子、银角子甚至还有铜板和大红麻布。

长辈的拜完剩下的小辈们都一一见过,陈家老大,也就是陈世文的嫡亲兄长陈世诚今年不过二十六岁,老实忠厚的模样但瞧着比陈世文老多了,身高也矮一些,穿着一袭蓝色绸缎长袍,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大嫂小张氏,是大太太张氏的娘家侄女,陈世文表姐,和陈世诚成亲七八年了但至今只有一个芙姐儿,今年七岁。

小张氏很是拘谨,刘玉真递出去的茶还没到呢就伸长手来接了,一下子喝了一大口险些呛到,连忙忍住给了她一对银步摇。

芙姐儿也很拘谨,胆子不大今早上一直被小张氏拴在身边一步都没放开,瞧见了刘玉真小声地喊了句:“三婶婶。”

陈家老二陈世方是二房独子,年二十五,其妻是镇上吴秀才的孙女吴氏,如今在吴秀才的书塾里读书,随了其母戚氏,略有些白胖。

二嫂吴氏瞧着是个聪明的妇人,戴了一副银头面和一双银手镯,脆生生地喊她三弟妹,和大嫂小张氏一样给了她一对银步摇。其独子宇哥儿和慧姐儿差不多大,调皮捣蛋到处跑来跑去,摔了也不哭,自个儿爬起来。

另外还有一个小姑陈荷花,今年十四岁尚未定下人家,长相清秀笑得很是腼腆。

芙姐儿、慧姐儿、宇哥儿、康哥儿这四个孩子便是陈家的曾孙辈了。

慧姐儿和康哥儿由张氏带在身边,刘玉真是认得这两个孩子的,在他们小时候刘玉珠经常带孩子回刘家,她一回来作为姐妹的刘玉真依礼就要去看看,一来二去见得多了对这两个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些的慧姐儿并不陌生。

但今日,他们看到她却很是排斥,不肯开口喊一声娘,慧姐儿已经知事了,撅着嘴一声不出,而康哥儿则一个劲地躲在婆婆张氏身后,说急了竟然赖在地上打滚。

当时陈世文的脸就铁青的了,正要开口训斥却被刘玉真拦住了,她蹲下身子问慧姐儿,只说着府里的老太太和外祖母们都想着慧姐儿,小时候她还在老太太院子里抱过她,问她还记不记得老太太和外祖母。

大姐姐去时慧姐儿已经知事了,闻言迟疑着点头。

刘玉真松了口气,笑着搂过了她,说改日带她去见见老太太和外祖母,然后给了她一套虫草模样的首饰和一对荷包,再让桂枝端了绒花来。

慧姐儿三岁多刘玉珠便去了,此后便长在乡下祖母的身边,日常瞧着的无非是红头绳,灰布包头,连那银簪子都不多见,何等见过这么精巧的首饰?还是那蜻蜓蝴蝶的模样,绒花也是栩栩如生,顿时便移不开眼睛,刘玉真笑着从中挑了两支插在她的双丫髻中。

至于康哥儿,被大人们哄起来,刘玉真担心他再闹没有靠近,不远不近地站着给了他一套文房四宝,玩具是没有的,这个时候也不适合。小男孩胖嘟嘟的,躲在张氏的身后,悄悄探出头来瞧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