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7页)

户部尚书非常不解。

他不明白林柳为何这般重视这些洋人,以至于愿意花掉国库这么多钱,也要将他们的亲人带回来。

户部尚书有心想要拒绝,但林柳态度坚决,他不得不按照林柳的意思行事,拿钱到林深见鹿购买了整整一船的丝织品。

唯一让户部尚书觉得安慰的,也就是朝廷从林深见鹿那儿拿到的丝织品,是按照成本价付的钱了。

东西买了,自然就要送出去。

按照林柳的意思,这些人既然是贾蔷带回来的,这次去接人的最合适人选,自然也是贾蔷。

但林柳向鹿岁问起贾蔷的时候,鹿岁却略有些可惜地摇头:“贾蔷倒是真的有几分本事,带头出海也比其他人出现意外的频率低,但这人好似不想活了一养,每次出海回来,待不了几天就会再次出海,基本没有停歇的时候。”

“我想想啊,”鹿岁皱眉回忆片刻,道,“距离贾蔷上次出海才半个月,他应该至少也要大半年才回来,姐姐若是着急将人接回来,只怕等不了贾蔷。”

林柳一愣,不想活了?

但转念一想,虽然贾珍贾蓉父子二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对贾蔷是真的不错,他们对贾蔷来说应该是唯二的亲人了吧?

可这两个人都被充军流放,还是被流放到那等苦寒之地,如今只怕早已经没了性命。

亲人没了,他以前的朋友又都只是一些酒肉朋友,唯一的爱人又因病去世了……

照这样看,贾蔷如今只怕还真就不想活了。

林柳叹气:“既然如此,你就另外找一个靠谱的人将人带回来吧。这是名单,还有他们自己的亲笔书信与信物,能带回来就带回来,若是他们当中有人不愿回来,也不要勉强。”

毕竟背井离乡,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国度去生活的勇气,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鹿岁点点头,认真结果林柳递来的东西。

出海的船只很快出发,剩下需要做的,便只剩下等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季崧与猫寿等人回京了。

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面见皇上。三人在驿站梳洗之后,换了一身朝服就进宫面圣。

林柳问了下全国各地的水泥坊分布与建造情况,勉励几句,又为三人赐下了一部分赏赐之后,才让工部尚书退了下去。

猫寿见到林柳非常高兴,叽叽喳喳地将自己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已经从一些老匠人手上学到的知识,以及水泥坊内部的一些他觉得精妙的构造,并他做出的那些改造全都说了出来。

提起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猫寿兴致高昂,大有一口气说到天昏地暗的架势。

林柳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但旁边的季崧就有些不高兴了。

他忍了又忍,终于在猫寿将话题一直从水泥坊扯到民间小发明,又从民间小发明扯到机械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且准备一直说下去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猫寿住嘴,担心地看向季崧:“姐夫你身体不舒服吗?可是路上吹风太多,感染了风寒?要不要让御医过来看看?”

季崧面带微笑:“没什么,我只是突然发现天色已晚,你若是再不回家,林伯父等人许是要担心了。”

猫寿下意识抬头看天,发现太阳正已经落山,天边只剩一缕余晖,要不了多久整个天空都会陷入黑暗。

他不由惊呼一声,赶紧与林柳说道:“姐姐,天快黑了,弟弟先回家了,明天再找你说话。”

林柳没好气地白了季崧一眼,转头看着猫寿道:“你明日且在家修整一日,后天入宫,我有人想要介绍给你认识,他们都是从海外来的洋人,会许多你不知道的知识,也有一些同样喜欢发明一些小东西,你定然可以与他们相谈甚欢。”

猫寿一顿,来了兴趣:“姐姐不如现在就将人叫来与我见面?”

林柳抬手指了下天空:“你确定要现在见?”

猫寿回神,忙不迭地告辞离开。

等人走后,林柳笑着看向季崧:“两年不见,你倒是变得促狭许多,都知道将猫寿支开了。说说看,你将人支开是想要做什么?”

季崧看着林柳:“你觉得我为什么支开猫寿?”

林柳失笑,抬手指了下殿门外已经昏暗无光,眼瞧着就要彻底黑透的天空:“季将军,夜黑路滑,你现在不走,等会儿只怕走不成了。”

季崧愣了下:“走不成不走就是了。”

林柳笑:“你不怕被人知道了,说闲话?”

“有什么可说的?难道全国上下,还有人不知道我与陛下的关系?”

两人坐到一起,就最近两年各自的经历说了许久。

一开始还有些陌生,但说着说着,两人就再次恢复到了以前的熟稔,小别胜新婚,两人之间的氛围甚至都带上几分黏糊糊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