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清醒(第2/3页)

文皎险些冲口而出“上保险嘛”这四个字,但看了炕上孩子们衣裙头发,她又默默把嘴闭上了。

英莲的提问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黛玉思索一番,道:“只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吃穿用度价格够低……比如贞观时一斗米才几钱,百姓们不愁吃穿,国富民强,所以才叫做贞观盛世。”

“只是如今也是天下太平,虽有外敌,但二十年来未踏入过大燕边境寸土。论起良田亩数和亩产,本朝还比贞观时多了不少,怎么现今却……”

黛玉最后这句话因着忌讳,并没说完,但文皎和英莲陆清都听懂了是何意。

英莲慢慢道:“我记得贞观十三年时,大唐人口才一千余万,就是唐朝全盛时,也就□□千万罢了,且那时一斗米又成了十余钱。”

“人口越多,要养活全国百姓就越难。大燕如今的人口几乎是唐朝全盛时的两倍还多了。如今疆域不及唐时,人口却多了不少,想来纵是良田多了,亩产也增了不少,要养活这些人,也比唐时更难了。”

黛玉陆清都点头称是。黛玉便道:“寻常妇人两三年便可生育一胎,但普通百姓家里又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等卖也卖不出去,这孩子就要没命了。所以从古至今,杀婴之事屡见不鲜。”

“大燕民间这等事还是稀罕事,可见百姓们虽活得艰难些,却也不是太过艰难。如今朝中户部每隔几年就新研制出良种,江南稻田早能一年两熟,不是说还在研制三熟的稻?”

“所以说欲要养活得了更多百姓,让更多百姓活得更好,就得多从改进技术上下功夫。”

所以,几年前就领悟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道理的孩子们,等今年见了活鸡活鸭,又亲自上手养了几日家禽,还拿农具给稻田除过一回草后,对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的了解就更甚了。

总之,照这个养法养出来的孩子,文皎才不信他们有人会骄奢淫逸,长成于国于家无用的败家不肖子。

至于让女孩子们懂得这么多,却没有让她们施展才能的余地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文皎只能这样想:

清醒的过一生,总好过糊涂的过一世。

回到秋爽斋,还没迈进门儿,就听见绯玉在那里叫喊:“大公鸡!我要找大公鸡!哥哥和大公鸡玩!我也去玩!”

然后就是林海半是无奈半是笑的哄劝:“这个爹说了不算,得你娘说了算。娘亲马上就回来了,啊?”

林海话音刚落,丫头婆子们就对文皎纷纷请安问好。

绯玉听见了,立时就从门口跑出来,小步跑到文皎跟前儿,抬头看了看文皎的脸色,规规矩矩行了礼,可怜巴巴的求道:“娘,沐休了,我想去稻香村和哥哥一起玩。”

文皎挑眉看了绯玉一会儿,把这丫头看得心虚低头,回头吩咐道:“谷雨,你带着二姑娘去稻香村玩一会儿罢。让二姑娘的人都跟着,不许她去招·鸡逗鹅。”

她又和绯玉道:“找哥哥玩可以,不许招惹那些鸡鸭,特别是鹅!若不然,再被啄了疼哭,可没人哄你了。”

绯玉一撇嘴,但感受到了娘的眼神,立刻就又变得极乖巧,乖乖的说了:“爹,娘,那我去找哥哥了。”方由谷雨拉着手出了门。

看绯玉没了影儿,文皎才看向早走到她身边的林海,笑问:“怎么你不拦着不许去,倒让我做坏人?”

林海捧起文皎的手,把她恭敬扶到屋内榻上坐了,又亲给捧茶捧点心,笑叹道:“哎,对青玉我还能狠下心,但看着绯玉,我实在是……”

文皎白他一眼,挑了一块点心慢慢吃着,又问:“一大早上差人把我叫回来,就为了绯玉出不出去玩儿?到底有什么事,快说。英莲就要离京了,我还想多和孩子呆一会儿呢。”

林海挥挥手,屋里的人都鱼贯出去,又把屋门带上,他才一本正经的开了口:“月娘,我忽然想到一事。清儿是九月初二的生辰,今年也是及笄之年。”

“可孩子们八月初九离京,英莲是九月初六的日子,中间忙忙乱乱,不是把清儿的及笄大礼给混过去了?”

“所以我想不如你跟着一起过去,一则好好儿给清儿办个及笄礼。二则月娘不是总想着多走些看些地方?趁此机会去一趟渤海看看,不是也很好?”

文皎拿看绯玉的眼神盯了林海一会儿,笑问道:“哦?听你这么说,倒是两相便宜。只是这回英莲出阁,玉儿清儿去送嫁,我若是再去,家里这些事儿得谁管?”

“你说咱们是让青玉管家,还是让绯玉做主?还是说如海新官上任也好几个月了,正好儿没到年关,也还清闲,不如你每天替我掌着?”

林海移开眼神,抚须道:“算一算月娘最多也就去两个月,估计也没什么大事,你走之前把理事单子交给我,我每天看着也不是不行。到底还是清儿的及笄礼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