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苦读(第2/3页)

荣国府已是琏儿和凤丫头当家做主,这道理贾母不用多想便已明白。

可心里明白,不代表没有一丝震动。贾母又已是老年人,一时想不开,那日之后,便在床上病了好几个月。

直到春日到了春暖花开,贾母才终于渐渐好转,全都好了后,她便把鸳鸯琥珀几个大丫头都嫁了出去,任由王熙凤心给她挑了新的丫头使,祖孙几口面上相处还是和以前一样。

耽误了这小半年没管宝玉的婚事,他已和贾琮一起坐船回了金陵考试。

从金陵回来后,贾宝玉已是秀才之身,王氏便更觉他身份不同,再加上宫里传出贤妃有了身孕,她比之去年更挑剔上了十倍不止,连四品官儿家的嫡女都看不上了。

如此挑剔了几家后,京中媒人皆对贾家二房避之不及。

他家的二爷倒真是个好的,模样生得那样好,面若银盆色如春晓,人也十分知礼知进退,也确实出息,十五岁就是一等的禀生,怎奈有个难缠的娘。

这女子嫁人,要看的一是男子本人如何,二便是男子家中父母亲人好不好相处。

若是爹娘妯娌小姑子都是难缠挑剔的,任凭那男子本人再好,在嫁娶上也要落下个一二档。

没法子,女子生来弱势,嫁到夫家便成了夫家人,又不似亲儿子一样在公婆膝下养大,疼爱女儿的人家怎么不怕女儿受委屈?

贾家二房二爷就算家里爹娘获了罪,好歹有个在宫里的一母所生二品妃位姐姐,盛宠优渥还有孕在身,便能抹平这一项,再加上本人好,综合看来,配个四品官家的嫡女或是二三品大员的庶女都能配得上。

怎奈王太太实在是太挑剔了,比去年林举人的娘卫氏太太还更难缠。

卫太太只求媳妇富贵,毕竟不是京城人,也好糊弄,林举人好歹有个夏姑娘凑一对儿,两边都满意,今年八月趁着夏姑娘十六岁生辰,两家已办好了亲事了。

但贾家在京里立了四五代,到处都知根知底门儿清,王太太也对各家都知道,不大好糊弄。

她又要姑娘出身高,又要嫡出,又要样貌好看,又要知书达理性子和顺能管家理事,样样都要好的,也不想想能养出这样好姑娘的人家,凭什么看得上她这恶婆婆?

真要糊弄来一家好姑娘,不是害了人家?再说凭甚要为银子和高官结仇呢?她们不过小小官媒罢了。

官媒们没了法子,都对王氏避之不及,谁也不想赚这一家的谢媒钱,连贾母找她们说话,她们都一个个只装傻充愣,半点儿不出主意。

贾母气得没法,派了丫头去说王氏,告诉王氏贤妃娘娘之意。

只是新来的丫头再是怎么精心挑出来的,也不如以前的鸳鸯,传话时两句没说对,让王氏气了个倒仰,和那丫头很说了几句不好的话,又不巧被贾母知道了。

这婆媳两位又互结了仇,把贾政贾宝玉父子两个夹在中间。

贾政身为人子,自然要斥责王氏不敬母亲。

可王氏早对贾政心死,半句都不相让,与他针锋相对。

她女儿是二品贤妃,娘家哥哥现还被人称一声“王总督”,乃是国之功臣。

她一生生育了两子一女,为公公守过孝,给贾家主持了二十年中馈,贴进去半数嫁妆,现今却入过牢狱丢了诰命搬出荣国府,丈夫离心就罢了,女儿竟也不知道她的苦,向着婆婆让婆婆主持宝玉的婚事?

她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贾政被王氏气得青筋暴起,欲要动手,王氏只冷笑看着他,半点儿都不躲。

面前这个女人头发已经花白,满脸皱纹,眼睛也浑浊了,脊背也伛偻了,是一个老太太了。

这人是谁?怎么这样满眼恨意的盯着他看?难道是王氏?

可王氏并不是这样……

贾王两家乃是世交,他记得王氏幼时生得可爱,年少时长得愈发娇俏,说话直来直去,性子极爽利,成婚后和他说话时声音清脆得如同珠落玉盘,使小性子的时候也可怜可爱。

那时他房内也有两个人,但都比不得王氏和他的心意,被王氏打发也就打发了,他并不甚在意。

他读书,王氏管家孝顺父母,他抽空教王氏读书习字,夫妻和睦,后来他们一起生养了珠儿和元春。

幼时便聪慧,元春也乖巧懂事,过了十来年,王氏又怀了一胎,这胎便是宝玉。

因王氏是高龄产子,太医嘱咐要十分精心,王氏看这孩子也看得宝贝一样,更不理会他。

他没甚意思,正巧儿院子里有个丫头赵氏,生得有几分姿色,性子泼辣,乍一看真有王氏当初活泼娇俏的样儿。

他一时迷了心,把赵氏收用了,也就几次的功夫,赵氏便有了身孕。

王氏知道后什么也没说,还是照常,隔了一段日子,又挑了一个丫头给他,说这些年屋里没人,委屈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