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不甘(第2/3页)

太婆婆所赐,张氏在家中被爹娘教导听的都是恭顺贤惠,心中纵有委屈,也只好往肚里咽,在婆家面上并不敢露出一丝半点,只有偶尔回娘家时和母亲嫂嫂们诉苦。

太婆婆没了,张氏好容易腾出手收拾了一回那些侍妾婢女,叫她们老实了些,长子贾瑚又没了。

因孕中受了闲气,贾瑚打出生就身体弱,好歹养到四五岁,还是没挺住没了,张氏伤心过度,从此落下病根。

后来贾代善去世,张氏是长子媳妇,总要撑起公公的丧事,又要守孝又要打理家事,又要孝敬婆婆教养子女,她本就底子不好,一不留神风寒入侵,高烧了几日,请了多少御医大夫,终究还是没救活。

按理说,就算媳妇没了,若是婆家有心,总能和岳家保持往来,不说如从前一样亲密,好歹连过亲,和平常亲戚一样相处也是有的。

只是张氏在时,没少和娘家诉苦,张氏娘家人心中皆对贾家有怨气。

等到看自家姑娘没了,没到三个月,前女婿便偷偷的使人买颜色丫头回来取乐,张氏娘家人便更为不齿贾家这样人家,从此对贾家便淡淡的。

张氏在时,时常听公婆之语,规劝贾赦读书上进,贾赦心里本就不大耐烦。等贾赦祖母走后,张氏又打发了他几个爱姬,他更是有些恼怒。

贾赦无甚本事,却因祖母溺爱长大,公侯出身,心高气傲,又自觉袭了一等将军爵位,大舅哥等更该趋奉着他,没想到他们反而疏远,他怎忍得了这口气?

一来二去,张贾两家便结了仇,张氏生母一去,张家便连贾琏这个外孙也不管了。

贾母本就因贾赦在她婆婆身边养大,婆婆看得紧,时常十天半个月母子之间也说不上几句亲密话而心中有病。

现见了贾赦这样混账,连好好的岳家都得罪了,贾母更加气愤,觉得都是婆婆教养得不好之故,把心中对婆婆的怨气都移到了长子身上。

长媳没了,还得罪了长媳娘家,二儿子媳妇王氏之兄长却日渐出息,一步步从五品,走到四品三品,又成了从二品直隶提督。

次子媳妇得了一儿一女,儿子贾珠也是读书上极有天分,女儿元春不但生日是元月初一,和老国公一个生日,还样貌极佳。

一面是不亲近的长子,人没出息不说,还得罪了好好的助力,一面却是膝下养大的次子,岳家蒸蒸日上,得了两个孩子,也都是好苗子。

再加上长子媳妇没了,家里都是次子媳妇帮着管家理事孝顺,贾母的心自然是一日比一日更偏,终于让长子搬到东院去住,又次子和次子媳去住正院荣禧堂。

贾母看好的二房孙子贾珠确实出息,和女婿林海一样,十四岁就进了学,靠着秀才的名头,还娶到了国子监祭酒家的姑娘李氏做媳妇。

偏生贾珠十七八岁上也一病没了,独留下李氏和她腹中的胎儿。

遍数宁荣二府,宁府不必说,荣府也只有贾珠一个还能在读书上有点出息。

如今这个指望也没了,贾母没奈何,当年舍不得送女儿,现今却只得把孙女元春送到宫中去挣前程。

才送了元春入宫没多久,便有了义忠亲王谋反之乱,忠节亲王忠怀亲王也都俱身死命陨,连带妻子儿女都没能活命,一人只剩下一位郡主养在宫中。

贾母才庆幸幸而当年没把贾敏许给皇家,就得来扬州的传信。

贾敏一病归西,身后只剩下一个小女儿黛玉。

那时贾母整夜整夜睡不着,心想她这一辈子,未出阁时不算,出阁嫁到贾家,服侍公婆丈夫,生儿育女,管家理事,样样都无愧于人,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怎么就这么没福?

长子一生下来就被婆婆抱走,襁褓之中都没见到几面,好像这个儿子是给婆婆生的一样,她想见儿子,就有几日都不好过。

和长子离了心,看重的孙子媳妇才有了身孕,却叫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狠心把孙女送到宫里去,女儿却忽然没了……焉知不是上苍给她的报应?

女儿没了,她把她的外孙女接来过了没有一年,圣上便给女婿赐下一桩婚事,乃是皇后娘娘娘家的亲妹子,又把外孙女带了去。

女婿再婚后,贾家和林家的关系一下就淡了,她想见黛玉一面不知多难。

幸而苏夫人虽对贾家冷淡,待黛玉却着实没得说,请御医把玉儿身子调理好了,还从宫中请了嬷嬷教养。

自从林海娶了苏家姑娘,这也就七八年的功夫,他先是立下功劳成了刑部尚书,后破了几件大案,得圣上信重,调任川陕甘总督。

任总督三年,又立下大功,现封为楚国公,乃是四位国公之首,眼看从今往后,满京城的夫人太太,几乎都要以苏夫人为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