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奔雷(第2/3页)

文皎可以理解她们是怎么想的,但是不能认同她们的想法。

该怎么让英莲少受一些封氏的影响……

文皎心里叹了口气,暂时把这事放在一边,纵马飞驰。

总会有办法的。

在平定府客栈修整一晚,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还洗了头发,文皎觉得整个人都精神无比!

路上虽然带了浴桶等洗澡的东西,可毕竟是扎营休息,热水柴碳都是有数的。

要洗一次澡,得用多少热水?而且营帐也比烧着暖炕的屋子冷些,一个不好得了风寒,马车里就生了病,也太不舒服了。

就算带着姜太医,但这也是一场风寒就能要去一个人命的时代。文皎可不敢大意。

所以每天扎营也就是用热水擦身泡脚,算上出京城那日,文皎已经有整整五日没洗过一个痛快的澡了!

擦了身子涂上脂膏,又在脚底手肘膝盖处都抹上羊油膏,头发也擦得半干,文皎长长舒了一口气,坐在客栈的椅子上,开始看案上摆着的陕甘总督府堪舆图。

总督府总占地面积比京中林府要大上不少,大约是林府面积的两倍多大,分东西中三路,加起来共有二十来个院子。

但是总督府并不比林府,全府各处随意文皎安置家眷,前面大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总督府上下人员办公之处,后面三分之一才是家眷住处。

这样算来,总督府能分配的地方反而比京中的林府还少上一些了。

总督府中路的后面三进院子自然是文皎的,前面两进都是五间大正房,后面是一排后罩房,足足有九间,看堪舆图都十分宽敞。

同样是三进院,文皎在京中可以把前面一进五间正房空着不用,现在却要拿前面五间起居了。

正好后面五间正房先给黛玉,左右厢房给陆清英莲,只说初来乍到,先这么住着,正好三个姑娘都跟着她学学管家理事,姐妹们住在一起也热闹。

这样就可以暂时先把英莲和封氏隔开了。想来封氏对英莲要跟着她住这件事,应该是乐见其成。

说起来封氏虽有一些地方让她看不惯,但封氏一片慈母之心,对英莲毫无保留。

这也是文皎对封氏为难的地方。

后罩房还是给水嬷嬷卫嬷嬷两位居住,和从前一样。

东路有两排院子,每排都有四个一进小院儿,都是三间小正房带着两边厢房。

葛娘子一个院子,封氏一个院子,杨先生和李先生共住一个院子,最前面的院子做学堂,这是文皎对外面那一排四个院子的安排。

里面一排四个院子,给青玉留出来一个,可以过去之后再慢慢安排。

西路是两个小院子,旁边大片空地,可以做姑娘们习武的地方,正好马厩也在附近。

西路最后头还有一个小花园,这小花园也就只有林府花园的四分之一大小,只有一道曲廊一个亭子,还有一个两层的小楼,估计好好修整一番,也可赏玩个一时半刻。

林安早在他们出发十日之前,就先带着二十个人和林海的信物先行赶往总督府,让那里的官奴们把文皎吩咐打扫出来的院子收拾起来,火炕都烧起来。

这样等林海文皎到的时候,什么都是齐全的,要茶有茶要水有水,只要把行礼安置了就行。

本来文皎还在犹豫,不让英莲她们母女住在一起,是不是不大好。

可是今日的事,让文皎下定了决心。

跑马算是什么大事?闺中的女孩子不玩乐,难道让她们长大成人了,背负起家庭的担子了再去玩乐?

在文皎看来,英莲这孩子已经是难得的懂事孩子了。

懂事得甚至让人心疼。

封氏身子不好,每逢她有个病痛,英莲下了课就日日陪伴在封氏身边。

要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英莲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封氏一年却有大半年都这病那痛,三年多了,英莲却从没有不耐烦过。

一次都没有,连抱怨都没有出口过。

英莲虽然年少受尽苦难,却仍然以一颗诚挚的心对所有人。

黛玉比英莲出身高贵,容貌才学武功没有一样不比她好,可她日日在黛玉身边,却一丝妒忌之心也没生出来过。

这孩子和陆清一样,其实都是心灵澄澈之人。

区别就在于清儿外放,而英莲内敛。

作为姐姐,她平日里就像一个真正的大姐姐一样,关心黛玉上了习武课身子累不累,劝她不要那么拼命,歇一歇,还会看着清儿多吃些青菜。

而文皎作为英莲的干娘,每个月每个节日都会收到英莲亲手做的针线。

有时候是一方帕子,有时候是抹额,有时候是荷包香袋儿,有时候是鞋袜。

可英莲照顾母亲,做针线,每天还要上课,习武,功课还没落下,脸上却不见什么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