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中举(第2/2页)

李巡抚虽没做过总督尚书,却也曾是一地封疆大史,官至从二品,自然知道“雪中送炭”,和家族想要繁荣昌盛下去,就要多多帮扶下面子弟的道理。

况且李夫人之亲父虽不大出息,只中了个举人,官至从六品就致仕了,却一向尊敬嫡母嫡兄,分家之后四时节礼一次不落,时时都对嫡母有所孝敬。

李夫人成婚后,也年年皆有年礼送过去。潘梅真十四岁就得中一等禀生,也着实出息。

再加上潘梅真和他老爹不大一样,也算是有情有义,李巡抚对这个侄女和外侄孙印象都不错,也不担心养出白眼狼来。

等李夫人和潘梅真回到老家,李巡抚便安排潘梅真和自家亲孙李明诚兄弟几个一同学习,亲身教导。

今年乡试,正好李家子弟中李明诚今年也要下场一试,二人正好同行。

这李明诚也是李家这一辈中最聪慧之人,十五岁上就中了秀才,只是有些恃才傲物的怠惰。

可潘梅真来了之后,虽年岁比他小一岁,可学识上却相差无几。

且潘梅真日日起得比他早,睡得比他晚,课业做得比他积极,得的夸奖也比他多。

一次两次还好,潘梅真被夸得多了,李明诚心里也不服气起来,把他吊儿郎当的样子都收起,铆足了劲儿要和这个表弟争个高下。

一来二去,两个人倒是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在。李明诚也打听到了潘梅真如此拼命要考中的原因,心中也生出三分敬服。

可敬服归敬服,看到潘梅真知道自己中了,哭得和个傻子似的样儿,李明诚手里递了帕子,嘴上还要嘴贱两句:“我说表弟,不就是中了举人,你就哭得这样,这要是明年中了进士,你是不是得晕过去啊?”

旁边有没中的秀才,心里正不痛快呢,在旁边听见李明诚这话,不禁出言讥讽道:“不知尊兄弟都中了第几名,便言之凿凿明年必中进士?”

李明诚斜着眼睛从上到下看了他一遍,见是一个二十来岁,穿一身蓝衣,面带不忿之人,轻轻笑了一声道:“在下不才,中了第三,我这兄弟也不成器,只中了第五。不知兄台高中第几?可有把握明年榜上有名?”

那诘问之人哑口无言,他本就没中,现在听见问,更是支支吾吾答不出来。

可恰是旁边也有没中举之人,心里也正不痛快呢。

他倒是没听见前头的话,只听见李明诚说什么“只中了第五”之语,便帮腔不忿道:“就算是尊兄弟名次高,也不该如此得意忘形。”

“六一居士(欧阳修)有云‘满招损,谦受益’,就算是兄台高中经魁,也该自谦些,免得月满则亏,往后害了自己。”

李明诚看这个路人还来劲儿了,冷笑一声,打算好好嘲讽他们两句。

话还没出口,他就看见潘梅真迈了一步向前,稍稍站在他前面,朗声笑道:“兄台既知古人之话,想必博览群书,也熟知孔圣人之言。”

“圣人有云‘非礼勿言’,在下表兄见在下中了,在下心情过于激动,出言安抚鼓励,只是在下兄弟之间的事,与这位蓝衣兄台本无关。”

“可先是这位蓝衣兄台语带讥讽,又是兄台出言相嘲,言语之间似乎是巴不得我们兄弟不中。”

“我兄弟二人并无得罪蓝衣兄台之处,名次也是据实相告,两位兄台怎么能如此不讲道理,说是家兄得意忘形呢?”

李明诚把手搭在潘梅真肩膀上,朝那两个已经满脸通红的人笑道:“我这兄弟虽然不出息,也是考了第五经魁,就是因为熟读圣人之言,知行合一。”

“盼着二位兄台回去也多读读圣人之书,把心胸宽阔些,中不中举倒不重要,只别看了人家中就心生嫉妒,把自己气出病来就不好了。”

“哦,还有以后帮腔之前最好问问事情端底,兄台往后若养成了断章取义的习惯,拔刀相助别折了刀才是。”

说完,李明诚又扭头对潘梅真说:“为兄往日总是教导你,这说世上之大无奇不有,你还不信。”

潘梅真摇头叹气道:“今日弟得以见识,方信兄长之言。往日不信兄长,都是弟之过。”

这表兄弟两个一唱一和,把那两个找事儿的气了个仰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两个见此也不再多说,一齐来了个惋惜的注视摇头叹气,假做惋惜不已,便转身离去。

看行得远了,李明诚把手往潘梅真肩上又是一搭,奇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中了举人,你怎么和变了一个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