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忙乱(第2/2页)

二十五天里就要举家搬去西北,还要留出几日来请亲戚朋友们吃饭,还要入宫谢恩,事情千头万绪,饶是文皎已经先打好了腹稿,也觉得真是繁琐至极。

而且走之前林海是帮不上什么忙了,他才升了职,此去又责任重大,估计日日都得留在宫里,或是查阅川陕甘三地经济民生案件各项事宜。

文皎只好打起精神来一一打点。

正好此时林平林安许嬷嬷陈嬷嬷都带着人发完了赏钱,并厨房扫洒等各处的管事都来到正院听令。

文皎端正坐好,命玉雪把她前两日誊抄下来的人名给许嬷嬷发了一份,吩咐道:“十月二十一上路,让这里头的人都准备好收拾东西跟着出门。”

许嬷嬷下去了,文皎又吩咐林安总负责打包行李物品,林平负责打点出行的车辆马匹,林明负责把带去的柴炭烛火打点够数等等。

十几个管家人人有事做都下去了,文皎也说得嗓子冒烟,紧着灌了两口茶,抬头一看时辰钟,这就要到吃午饭的时候了。

文皎喝完两杯茶起身道:“走,咱们今日中午到封姐姐那里吃饭去。”

太监来宣旨时正好文皎葛娘子和女孩子们都在上课。文皎和黛玉去接旨了,林先生李先生这边课却没停。

黛玉从文皎屋里出来,想起来先生们还在上课,本来想立时告诉陆清,也只好先回自己院子里,开始和文皎一样打点起事体来。

她不到一个时辰,就把院子里二十一个人谁去谁不去安排好了。

锦香兰香和雪雁都是府里的家生子。从私心上讲,锦香兰香在黛玉身边做了四年多大丫头,眼看再有二三年就功成身退,怎么会这时候离了姑娘留下来?

从主仆情分上来说,她们姑娘着实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姑娘,她们不跟着去,心里也舍不得。所以锦香兰香听见问,一点儿也没犹豫就要跟去。

雪雁也是从四五岁开始就服侍在黛玉身边,虽然是林家的家生子,可她爹娘还有别的孩子,她在不在跟前也差不多。

晴雯更不必说,在林府呆了四五年,早一心一意把林府当做自己的家,黛玉去哪她就跟着去哪。

王嬷嬷年纪大了,黛玉便请她留下来看着院子,等她往后回来再住。

另外四个三等丫头都是后头换过,文皎自外面买来调理过的小丫头,自然也都跟着去。

倒是粗使婆子里有一个年纪过了五十岁,另一个身上有些病痛。

粗使丫头里有一个快到了年纪,今年二十一岁,还有一个和她六十多的奶奶相依为命。

这四个人就都留下,和王嬷嬷一起看着院子了。

黛玉挑完了人,看看时辰钟,便出门要去园子里接陆清英莲。

她才出了院门,就碰见文皎。文皎拦着她笑道:“我去找你封姨吃饭,你一会儿带着英莲清儿去你葛姨那边吃罢。”

黛玉笑眯眯搂住文皎的胳膊道:“娘辛苦了。”

文皎心里的烦闷就被这一声清空了。她轻轻捏了一把黛玉的小脸,笑道:“快去罢,一会人家从园子里出来了。”

黛玉撒开文皎就带着丫头们风风火火的走了。她身边的丫头们也都跟着葛娘子学了几招几式,身体素质都很好,一个也没有掉队的。

文皎看过去,感叹了一声道:“年轻真是好啊。”

玉梅听得这一声叹,笑道:“夫人和姑娘站到一块,外头人不知道的,谁不以为是姐妹两个?”

文皎笑一笑,心道搁在古代,二十六岁的女人和十一岁的女孩子还有可能是亲母女。

要是换做现代,可不就是姐妹两个?

封氏英莲的院子就在黛玉院子后头再走一个院子。

林尚书调任川陕甘总督加封正一品太傅的消息,也早就传到封氏耳朵里了。

封氏今年已经五十三岁,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的在脑后挽成发髻,插戴两只素银簪子,身上也是一身的灰素,不见亮色。

一来是封氏自觉年纪大了,又是客居在人家,只要不失礼就好,不必穿得光鲜亮丽。

二来是她毕竟和甄士隐二三十年夫妻情分。甄士隐能狠心绝情抛下她跟着道士走了,她却不能装作没有过这个丈夫。

穿得素净一些,就当做他死了,为他守孝罢。

封氏体虚畏寒,还不到十月,就算在屋子里也穿着毛边儿的灰鼠马甲,手上早早抱起了暖炉。

英莲去上课的时候,她在屋子里就偶尔扎几针针线,或是略看几本书。有时候在院子里小厨房亲手做几道英莲爱吃的菜。

天气好的时候就坐在廊下,看看天看看云看看院子里的花树,甚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