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送信(第2/2页)

洗澡更衣叫了饭菜,又叫了一壶酒,他一边吃喝,一边听大堂里当地人说些近日城中的新鲜事。

习武之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之处胜于常人,听力也比常人稍微好些,大堂里的说话声又都不是避着人的,柳湘莲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大堂另一侧有几个商人模样的人正推杯换盏,说得开心。

喝过几盅,一看上去有五十多将近六十岁,胡子花白老长的老翁说道:“上回送货来时城门还都只是例行查问。怎么这回进城这般繁琐起来?”

“咱们也是走惯了的,我这张脸都来来去去二十多年,按说就是查问也查问不到咱们身上。”

同桌都是比他年轻二三十岁的壮年,听了老翁这话,满不在乎的笑道:“您老人家又开始瞎担心了。”

“守门大哥都说了,这是因着去年和瓦剌交战,怕有奸细进来,所以凡是入城的都要查问。这不还是顺顺当当让咱们进来了?”

另一个也劝道:“现在咱们家日子好了,您老人家就少操些心,就是出了事儿,一切有我们呢,您就只管享福吧。”

那老翁见小辈们七嘴八舌的劝他,也不欲倚老卖老再说什么扫兴,只把话吞回肚子里去。

可老翁心里到底有个疑影儿在。

今儿所看到城墙上几位军校,有一位他看上去分明是老家出去到宁远军中从军的后生。

罢罢罢,也许是自己眼花了也说不准。

柳湘莲从另一边听着了,把这些话都记在心里。

他到底是王公世家子弟,又读过几年书,看事比那几个小户商人深些。

再想到入城时守门卫严谨的盘问,柳湘莲心中不禁暗暗纳罕,难道真是出了什么事儿不成?

但就算是有事,柳湘莲现在身上无官无职,也说不上话,只好好休整两日,便出城往镇原州方向去了。

柳湘莲快马再行三日便到了镇原州城外。

这回柳湘莲下马后不但拿出路引文书,还把上回延平府城门卫要求的书信等物也一并准备了出来。

谁知这一回镇原州城门守卫见了柳湘莲,查问得却并不严苛,只细看了路引,问了他几句就把他放进城去了。

这倒是让柳湘莲有些摸不着头脑。

可既然顺顺当当的进来了,总是好事。柳湘莲并未上马,而是和城门守卫又打听了州衙在何处,说要送信给知州大人。

那城门卫听了他这话,几人反倒严肃起来,围着他看了一圈,几人又对了眼色,为首的问道:“何人要你送信?你与知州大人是何等关系?”

柳湘莲满心无奈,只得把自己刚才准备好没用上的话又说了一遍。

守卫们听完,又有一人上了城门报给军校。不一时便有一军校下来,一脸严肃道:“请柳公子和我来,我带着你去见知州大人。”

柳湘莲此时终于肯定陕甘一带定然是起了什么变化。

只他心里问心无愧,自然没什么好怕的,便抱拳笑道:“劳烦大人。”

那军校也没命牵马,只又叫了两个人跟着,半是护送半是监视的送柳湘莲到了府衙跟前。

一路上倒不似柳湘莲想象的那么沉闷。

路上也间或有百姓见了兵士们打声招呼,语气都十分熟稔。那几个军校兵士也和百姓们有说有笑。

等有人问到这牵马的公子何人,军校就回说是知州大人的亲戚来看望大人的,面上一点儿也不见和柳湘莲说话时的严肃神情。

镇原州城不大,行不到两刻钟便到了州衙门口。

那军校和守在衙门口的差役说了一声,差役进去回报不到一刻,便有一位身着洋红团花褙子,下面中红色锦裙的美妇大步行来。

那美妇远远见了柳湘莲就笑道:“我说是谁,果然是你个柳小子!”

“怎么这才一年多功夫没见,你就和变了个人似的?果然是林家这么会教人不成?”

柳湘莲赶紧半跪请安道:“侄儿见过冯姑姑。”

这位一身红色干练利落的美妇便是冯夫人。

西北一带民风比之京都江南等地都要开放许多,就算是官家夫人姑娘出门也不必戴什么帷帽。

冯夫人来了大半年,入乡随俗,她本来就是武将之家出身的女儿,现在更显得洒脱。

她抬手虚扶一扶,笑道:“你姑父现正忙着呢。你先进来歇歇,等我晚上置酒给你接风洗尘。”

等到这时候,那军校和两个城门守卫肩膀上的筋骨才松了下来。

柳湘莲也有所感应,心道只怕自己若有一丝不对,只怕现在已经被捉拿起来,下入大狱了。

这一路行过来,先是城门守卫不动声色的对进城之人都盘查严格,过了三五天又悄没声变成外松内紧。

这陕甘一带,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呢?

柳湘莲心中暗自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