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三合一)(第3/6页)

毕竟,如果把科技比作人体,那数学就是最重要的那根脊梁骨,其余的则分别是胸骨、肋骨、桡骨……

哪怕在物理知识或者工程知识上弱了一点,那也不用怕。这两个孩子既然有能写出这份论文的热爱,其他的都可以后天补起来。

更何况,人家还未必比物理或者工程的学生差呢。

想到这里,杜老热情地微笑起来,他看向潘大校,语气是近乎笃定的。

“怎么样,那个孩子家里是从事军工方向的吧。”

潘大校:“……”

潘大校就很无奈。

他主要是不知道这个事该怎么说。

毕竟,干了这行相关这么多年,即使自己不是专业人士,他也能从叶千盈和沈瀚音的配置上,感觉到不太对头的地方。

他不知道杜老和孔老此时的一脸期待究竟是在期待什么,但是作为一个心思耿直的男人,他真的很想告诉两位老人:你们先不要期待了,事情和你们预想的不太一样。

迎着头皮,潘大校回答道:“不是,他们两个家里都不是做军工的,也没有军工相关的亲戚。”

沈瀚音是书香世家,家里是搞文学的。至于叶千盈,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做军工的长辈?”杜老终于愣了一愣:“那,你觉得他们两个怎么样,适不适合?”

这里的适不适合,不止是在指保密性适不适合,而是隐晦地在问两个人究竟有没有参与军工方向项目的意思。

毕竟,数学系的选择就很多,天才是人人都想要的,他们并不是非军工不可。

潘大校想了想关于这两个人的调查资料,有些为难地摇了摇头。

“好吧。”杜老慢慢地点了点头,似是正在腹中消化这个消息:“那他们今年研几了?”

要只是研一,那就不用太着急,毕竟孩子还要上学。

但要是研二或者研三,这时候应该都已经开始找下家了,那他们这里也相应的该活动活动。

潘大校:“……”

这个回答,让他怎么说呢?

即使酷如兵哥哥,此时脸上也不得不浮现出一丝苦笑。

“孔老,杜老。这两个孩子,他们不是研究生。他们今年英才班,就是A大和B大前几年特意申请的,大一之前收容高三生的英才班。”

杜老:“……”

孔老:“!!!”

什么,高三英才班?

你说这种论文是大四写出来的,他们两个还能勉勉强强接受,但是你说英才班?!

这应该还没成年吧?

怎么着,他们华国还真和A国一样,野蛮生长出了在网上找找资料,就能自己在地下室里造核弹的少年天才吗?

要是研一的话,事情还没有那么急。

但要是英才班……

那就很急了!非常着急!

这么好的苗子培养出来,到时候岂不是各方都抢着要,不早点下手怎么能行!

孔老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他的性子稍微急一点,连珠炮似地说道:

“他们既然投稿了《数字军工》,就说明他们对这方面感兴趣嘛。加大力度,多给好待遇,说什么都要给挖过来啊。”

抱着一丝丝的希望,这位老人装作自己刚刚没有因为年轻人喜欢进更有钱途的民营企业而抱怨。此时此刻,在孔老的心里,还真希望这两个小天才可以直接给钱挖过来!

毕竟,现在年纪还小,给给钱还能搞定。

等过两年年纪大了,利锥破囊而出,那可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事了。

孔老近乎期待地问道:“他们两个家境好吗?有没有特别穷的、吃糠咽菜的那种?”

连杜老听了自己老朋友的问题,都不由得升起一丝丝的期望:“也不用吃糠咽菜那么穷,有没有家里是低保户,或者是领贫困户补助、年年需要社区上门送温暖的?”

潘大校:“……”

唔,嗯,呃……

潘大校脸上的肌肉不断跳动,可以说十分为难了:“这个……恐怕不太可能。”

“他们两个家里都不缺钱。那个叫叶千盈的女同学,她是叶德强的女儿。”

杜老:“……”

孔老:“……”

什么,风太大,他们没听清,你说她是谁的女儿?

哦,叶德强啊。

那这个……应该是真的不缺钱。

“她过来,我让她做我的学生!”孔老当机立断地做出了决定:“他们不就是嫌做军工苦、做军工累、做军工不出名吗?我亲自把她带出来,四五年后要经费有经费,要名声有名声,要青年奖章有青年奖章!”

潘大校:“……”

这个,这个可不是名声的问题了。

“那个叫沈瀚音的男生还好,但是叶千盈同学,她是影后林木棉的女儿。”

孔老:“……”

杜老:“……”

其他娱乐圈里的人物,他们可能没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