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八十(第2/5页)

这一女皇亲临台湾,而祭拜他们敬仰的英雄,这种共鸣也有安抚人心之用,本来就兴奋的台湾百姓对中华的归属感也更强了。至少,康熙没去过台湾祭拜过郑成功。

之后,女皇还在少量御林军保护下,走到百姓中间问话,又随机兴起到了附近台湾的百姓村子中做客。女皇还说着闽南语,又让御林军给村子里的孩子都发了个小红包,让台湾百姓又激动又倍感亲切。

耽搁一日出发,抵到福建又北上,一路百官、百姓欢迎、欢送且不细述。

“唐太宗”好抵达淞沪时,陈琦的造船厂集中精力建造的第一艘蒸器动力试验船要下水了。

女皇滞留淞江,就参加下水的仪式,亲自剪彩,还给试验船上挂上了大红花。

女皇安排亲信去淞沪的银行中自己的私人账户中取了钱来,给工程师和工人们都发个红包,人人欢欣鼓舞。(女皇:作者君,你是多想别人发红包给你呀,朕到一个地,你就要朕发红包,朕的杜卡特也不好赚的好伐?)

由于陈琦当年要用的还是当时的工业水平下的造船设计,工业背景完全不一样,现代蒸汽船早就被淘汰了,陈琦自然不会深度研究。

造蒸器船和造无敌舰不一样,无敌舰是帆船,无敌船本就是这个时代水平能支持建造的船,况且,玉尧记得几乎完整的图纸。另有葡萄牙人的工程师,而国内的能工巧匠还是有一些的,至少那些巡洋舰都是他们能造的。工匠中甚至有部分人还依稀传下当初三宝爷大宝船的一点记录。

陈琦来后更是如虎添翼,有图纸就好说。

这蒸汽动力试验舰,核心还是蒸汽机,但是蒸汽机也才刚发明,因此并没有到达19世纪那种蒸汽船的水平。由于蒸汽机体型还太大会占很多吨位,船上只有2台燃煤式锅炉、1台蒸汽机。

辅一下水,开始时速度很让人恼火,不过,之后能达到7-8节之间。

陈琦看着船叹气,玉尧拍拍她的肩膀:“不错了,慢慢来,当年外国人第一艘蒸汽动力船还不如这个呢。再说现在轨钢技术正在进步,蒸器机也不断改良,你都很快能建‘致远号’了。”

陈琦得到安慰,稍稍缓和。她写了一连一连串的试测计划交给了助手,又让心腹兵人看着船厂,自己要去南京逛逛。一连工作了近半年未出山,也该休个假了。

陈琦也乘上了“唐太宗”号,相陪女皇回京。路上听说日本之战的详细情况,陈琦也惊呆了。

“陛下,你……”陈琦面对玉尧更当她是一个前辈或者是朋友,有时她甚至觉得这个前辈有些心慈手软,但是第一次感到背脊冒着冷汗。

“太狠了,是吗?我也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骂我是屠夫,或者到我的墓前来撒尿……我也不知道自己就能定出那样的总战术的格调来……”

陈琦深呼了一口气,说:“‘三光政策’也是学别人的。你这是帝国出征,寸草不生呀。我原以为会打到他们无条件投降,然后签下不平等条约,以后我们就进行殖民统治,进行倭奴贸易呢。”

“我不放心呀,这个民族太顽强了,太会传承了,我们中国有一个勾践卧心尝胆,你信不信日本可以做到整个民族的千年卧心尝胆。而且这个民族是不会感恩的,施之以仁是没有用的,它只会利用仁政偷偷发展。我怕呀,若在我死后万一我们中国人好内斗的劣根性冒出来,哪天又祸起萧墙就让日本得了机会。只有把它的文化、精神、传承给毁了,他们就永远无法东山再起。”

陈琦叹道:“做都做了,还能怎么样?历史本来就是一部战争杀戮史,现在的人类都是幸存者。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多少民族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多少次几乎到灭种的时刻。我们一直同情别人,谁又来同情我们呢?我们一直到21世纪,我们重新站起来是经过多少国人的自强不息,受尽磨难嘲笑和倒彩,世界上谁来对我们施之以仁?没有。”

玉尧道:“我也一直这样告诉自己,我作决定的时候就是理智在计算,我算计一切,觉得站在国家利益上没错。只有这样我可以达到最长远的战略目的,只有这样,战争中我们的战士牺牲最小。只是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有一种莫名的不安……”

陈琦看着这个风华绝代的女皇眉宇有些忧愁,想必是这种不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陛下,已经过去了,再想于事无补,你还是不要放在心上了。想想回京后怎么玩吧,我做过一次大媒,她们很多应该要成亲了吧?”

……

女皇回京,中央文武百官聚集在南京城北面的码头迎接,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国旗招展,彩旗飘扬。南京市政的警察几乎全体出动维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