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59章(第3/4页)

瑟瑟微愕,之前提到这个人,被这一通纷乱打了个岔,瑟瑟早就抛之脑后了,没想到沈昭又提起来,还是以如此郑重的语气。

她有种感觉,虽然沈昭嘴上没有明说,但他正慢慢牵引着她走入朝局,走进他的世界,那是曾经她没有参与过的,亦或是说错过了参与的最佳时机。

譬如,他会在皇帝驾崩时把她叫来宣室殿,让她见识这帝王骤然离世后的宫廷百态,众人嘴脸。譬如,他会像现在这般,无比认真地向她讲解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宫闱秘事。

虽然微小,但终归是前世没有过的,是跟前世不一样的。

但她又觉得这种引她入局的动作带了些试探、带了些小心翼翼的成分,好像边引导她,边观察着她,若是发现她不能承受,不能胜任,便会立即结束,把她重新放回安全又能遮蔽风雨的金丝笼子里。

一想到此,瑟瑟陡然生出几分危机感,忙挺直了腰背,很是端庄地看向沈昭,道:“你说,我认真听。”

她随意时,沈昭严肃,她严肃起来,沈昭倒随意了,他弓起手指轻刮了下瑟瑟的鼻尖,温声道:“也不必太紧张,其实……不过是些捕风捉影外加别有用心的阴谋,并没有实证,也永远拿不出实证了。”

他看向霞光垂沐下的宫台楼阁,缓声道:“当年,匪寇攻入宫城,圣祖皇帝抛下当时的皇后和父皇,带着宠妃跑了,这才轮到李怀瑾出手相救。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虽然宫中有脉案可证明,变乱发生时皇后已有孕在身,但兰陵长公主毕竟是出生在宫外。从变乱平息,皇后回宫,关于兰陵公主身世的流言就没有断过。”

“也可能是那妖妃为了替自己儿子争储,故意散播出来的谣言。年岁太久,已无法考证,总之这在当时是掀起了极大的波澜。但是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没有实证。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兰陵公主不是皇室血脉,没有证据证明皇后和李怀瑾有染。”

“但是李怀瑾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弱冠拜相,野心极大,当年斡旋于乱局,在民间积蓄力量,致力勤王,确实是立了功勋的。可当叛乱荡平,他却悄悄将这部分民间势力收归己用,为他铲除异己,为他结党,这才是触怒皇爷爷的关键,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顺贞门截杀。”

“李怀瑾一死,事情就暂且平息下来了,安静了十几年,后来皇爷爷驾崩,父皇登基,又被重新翻了出来。”

“当时那妖妃和庶子虽死了,可留下了许多余孽,他们明面上是以此攻击兰陵长公主,但实际,是想借她来毁谤先太后的贞节和父皇的清誉。当时那个情形,可想而知,兰陵姑姑受了许多委屈。她和父皇由亲密走向疏远,便是自那个时候起……”

瑟瑟听得入神,好像沉浸在了那往事里,替她母亲难受,突然又觉得现在不是放纵情绪的时候,生怕表现出太多伤感,会让沈昭以为她跟个瓷娃娃似的,一戳就碎。

忙收敛起多余的表情,道:“这个事听上去是有人在使坏啊,按照正常情况兄妹两应当一致对外啊,为什么他们自己会翻脸?”

沈昭道:“再具体些的我也不知道了,为什么会翻脸,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瑟瑟抿了抿唇,心底一时五味陈杂,却听沈昭接着道:“总之,自那以后,兰陵姑姑便听不得这些往事,有人提起,便会勃然大怒,动辄喊打喊杀,像极了当年清肃内宫的皇爷爷。”

瑟瑟曾自谭怀祐口中听说昔年母亲未出阁时的做派,是个有些任性却又可爱的小女孩,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性情大变,却又不知是不是跟当年的事情有关……

往事如烟,慢慢消散在逝去的尘光里,引人唏嘘,令人感慨同情,可这种情绪没有在瑟瑟的心里存在太久,因为今天的兰陵公主当真是狠到令人胆颤。

待大行皇帝入葬,礼部筹备妥当登基事宜,瑟瑟才知道,她母亲不光下令杀先帝身边的宫女內侍,还对朝中老臣下了手。

短短十数日,已有七八名官员被截杀于京中。

据傅司棋说,沈昭已经提前预料到母亲会来这一招,写下了一个名单,让他和苏合各自去通知。

只不过天子新丧,宫中事务众多,朝臣免不了要入宫祭谒,有些听话的,称病不出,躲过了一劫,有些不听话的,则就这么白白葬送了性命。

傅司棋忿忿道:“我们都已经带去话了,还不听话,要我说死了也活该,这种拿殿下话当耳旁风的朝臣,活下来也未见得能被殿下所用……”他倏然噤声,好像觅到了什么机密。

瑟瑟猜想,沈昭若真想救他们,让傅司棋和苏合把话说明白也不难,可就这么含糊其词地让他们不要出府……大约,是在测试他们的忠诚,看看他们是否能无条件地遵循沈昭的命令。如果不能,便是傅司棋话中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