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55章(第2/3页)

沈昭捏住她的鼻尖,笑道:“我们家瑟瑟厉害着呢。”

两人嬉闹了一阵,沈昭兴头上来,又要脱瑟瑟的衣裳,瑟瑟哪能容他胡来,好言哄着他躺下,又哄着他把药喝了,两人相依而卧。

自前世归来,便是奔波劳碌,又逢叛乱,耗尽了心神,总算能在自己殿里踏实地睡上一觉,整夜无梦,睡得格外酣沉。

第二日,两人用过朝食,沈昭正要去议政殿见朝臣议政,魏如海进来禀报,说是晋王求见。

瑟瑟给沈昭理袖角,将赤缘叠压平整,见他轻弯唇,噙起一抹意味幽深的笑意,道:“让他进来。”

昨日在宣室殿前匆匆一面,未曾注意,这些日子以来沈旸倒是沉稳了许多。

他朝沈昭揖礼,略作寒暄,便直奔正题。

“父皇昨日召了臣弟和八叔去,特意说了广河县的事,命臣弟和八叔料理善后。钱监里的官银确实已经送归国库,叛军也连夜审过了,只是没什么眉目。臣弟以为,此事牵扯的地方官吏众多,又值多事之秋,再审下去只怕人心惶惶,故而呈奏太子殿下,看能不能就此结案,待日后局面平稳,再翻出来仔细查一查。”

沈昭未置可否,只问:“这是你的意思,还是父皇的意思?”

沈旸犹豫了一会儿,道:“父皇的意思。三哥若是不信,可以亲去问父皇。”

事情倒不必做到这地步,沈昭相信,凭沈旸的城府,不至于去扯这样容易被揭穿的谎,所以,这就是父皇的意思。

他眉心攒聚起些微愁绪不解,但一想到沈旸还在,立马不着痕迹地舒开,道:“既是父皇的意思,那四弟派人来知会一声便是,大热的天,何苦亲自跑一趟。”

沈旸前倾身,恭敬笑说:“弟弟这不是怕三哥多心,想着亲自来一趟,把话说明白,说到底不过一些微末小事,若是累得我们兄弟生了嫌隙,那可就不好了。”

沈昭戏谑:“叫四弟这一说,好像孤是个小心眼的人一样。”

沈旸忙道不是,又添了几句俏皮话,把气氛缓和下来,叙了几句家常,沈旸道刑部那边还等着结案,他得回去照看着,便揖礼告退了。

他走后,瑟瑟就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她斜簪一支凤翎金步摇,碎金流苏垂在鬓边,熠熠金茫闪耀,映得眸光晶亮,转身望着寝殿外的院落,沈旸早已走得没了影。

“从前以为他只是有些会算计的小心思。”沈昭话中隐有自嘲之意:“我总觉得自己算无遗策,可想不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瑟瑟心情复杂,没有接话。

前世,他们落得那个境地,罪魁祸首便是这个看上去温良无害的沈旸!

他犹如魅影躲在大局之后,经历几次在朝堂上掀起巨澜的权力争斗,始终置身事外,文相去世后,沈旸便更加不起眼,让众人以为他不过是个不成器的王爷,登不上大场面。

却不知,他在背后搅动是非,提前探知到瑟瑟的身世,又告诉了岐王,借岐王之手向他们发难。而后又利用文贤妃生前在宫中留下的耳目,给钰康下毒,挑拨瑟瑟和沈昭反目。甚至一手炮制了宫闱兵变的提前,指使人击鸣宣室殿外的古钟,令钰康受到惊吓。

还有玄宁……那也是他的手笔。

桩桩件件,都做得格外漂亮,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算盘。

沈旸一面向兰陵公主示好,许以她重权。料想她失去了外孙和亲子,手中再无可堪用的棋子,会竭力扶持他,就像当年扶沈昭登上帝位一般。

一面又觉得,做为皇帝的沈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一旦龙体有恙,岐王已经被沈昭处死,他是沈昭唯一的亲弟弟,兄终弟及,顺理成章。

可惜,沈旸终是算错了。

兰陵从来都没有真心相信这些沈家的皇子,包括沈昭,于她眼中不过是登高的梯子,她最终指望的是瑟瑟的孩子。

没有了一个孩子,她宁可逼瑟瑟再生一个,也不会傻到再去相信另一个沈家的皇子。

不止他错了,瑟瑟和沈昭也错了。

他们当时失去至亲,心伤至极,都不够冷静,但凡能静下心来想一想,便能想通,钰康的死,玄宁的死,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沈旸。

而他虽然内敛低调,却是有这个本事的。

文相在朝堂,文贤妃在后宫,给他积攒下了庞大的势力人脉,更可怕的是,因他多年游离于核心权力之外,沈昭甚至都没有把目光放在他身上过,没有像对岐王一样分力弹压,由得他躲在暗处屡屡使坏。

岂止是前世,便是这一世,若非两人重生归来,有了而后十年的记忆,也看不透,这个向来不起眼的沈旸会是个包藏惊天祸心的主儿。

沈昭见瑟瑟沉默,猜到了她的心事,道:“前世的时候我就想不通,沈旸怎么会知道你的身世。而今却有几分眉目了。父皇从裴元浩对你的态度上起了疑心,派了两路人暗查十六年前的事。校事府那边被我拦下了,还有一路,虽暂时摸不清身份,但不出意外是朝廷官员……而文相贵为左相,浸淫朝局数十年,凭他的人脉手段,探知些机密不难。应当就是这个时候被他们知道了你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