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马尔可夫链(第4/5页)

林知夏以为,温旗需要私人空间。

于是,她又等了他整整两周。

他们合作的那篇论文,进度为零。

林知夏可以做独立作者,但她不想删掉温旗的工作内容。

时间一天又一天地流逝,林知夏发给温旗的消息,犹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她不再用电子通讯手段联系他。

九月的某一天,温旗打开办公室的房门,前脚才刚踏进去,林知夏后脚就闯了进来。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温旗的手中抓着一本《故事会》杂志——这是他特意从旧货市场买来的休闲读物。他把《故事会》藏到自己的背后,林知夏反手就把一沓论文扣在他的桌上。

“温旗,”林知夏非常正式地称呼他,“你不要像现在这样。”

温旗问:“什么样?”

林知夏开始夸奖他:“你非常聪明,记忆力好,理解力强,基本功超级扎实。”

温旗坐到椅子上:“我准备……休假一个月。”

“你答应过我,”林知夏尝试鼓励他,“这篇量子递归模式的论文要赶在十月之前完成。还有,PTSIC量子编程语言的项目,你研究过量子程序语义模型,用到了量子马尔可夫链。我的本科同学冯缘专攻马尔可夫链,我和她商量过了,我们可以抽空讨论一下希尔伯特空间的新图论问题,假如我们成功了,这是多有意义的一件事!你振作一点,你的时间很宝贵。”

温旗不太明白,为什么林知夏永远都是一副干劲充足的样子。

温旗说:“我要……”

要干什么?

林知夏等了半天,温旗没有下文。

温旗坐在一张可以旋转的工学椅上。他脚尖抵住地板,面朝另一个方向。

林知夏跑到他的眼前,又问他:“你很不舒服吗?我帮你联系心理医生,我们学校就有专业的心理医生。”

温旗如实说:“我看过医生。”

“怎么样?”林知夏非常关心他。

温旗说:“我得休息。”

林知夏坐到另一张长椅上。

她叹了口气,轻声说:“我懂了,那你好好休息吧。你可以向导师请假,在家多待几天,调整一下心态。”

林知夏对心理学的研究很少。她不可能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她由衷希望温旗早日恢复正常——至于他们合作的那篇论文,温旗让林知夏把他的名字删掉。他还说,往后他再做研究,只会做一名独立作者。

这个状况,让林知夏始料未及。

*

在林知夏创建的“新系统小分队”微信群里,冯缘还在催促林知夏早点找到帮手,他们一起规划希尔伯特空间的图论问题。

冯缘是林知夏的本科室友。冯缘从小参加各类竞赛,父亲就是一所985重点大学的数学教授,她悟性极强又博览群书,和林知夏很有共同语言。

冯缘原本以为,温旗会欣然加入她们的研究行列,可惜林知夏为她带来一个坏消息。

林知夏说,温旗需要休息,她们必须换一个合作伙伴。

换谁呢?

冯缘找来了她的两位博士同学。

而林知夏打开“谷歌学术”,输入几个关键词组,一行一行地快速浏览相关论文的作者。很快,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SergeiAlexandrov。

林知夏参加过2007年度的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

在这场比赛中,林知夏认识了俄罗斯天才少年Alexandrov。她记得,Alexandrov最擅长解决图论问题,他年少时就出版了好几本俄语版的图论数学书。

林知夏好久没关注过他。

她打开网页,搜索他的履历。

他的学术生涯一路顺风顺水。他在德国读完了本科和博士,几位导师都是业内的大牛,他本人也是引人注目的新兴学者。博士毕业不久后,他回到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任教。

林知夏经过一番斟酌,使用俄语给他发了一封邮件。

林知夏在信中写道:“您好,尊敬的SergeiAlexandrov先生,在给您写信之前,我猜想,或许您对我有些印象。我是2007年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的个人金牌获得者,与您并列当年的第一名。目前我是一名博士二年级的学生,为了完善一个量子编程语言平台,我和朋友们正在钻研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量子程序语义模型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希尔伯特空间新图论。您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四十五分钟汇报让我们印象深刻,附件是我对您的论文拓展部分的探究,以及我们的近期研究成果……”

写完这些东西,林知夏按下了“发送”键。

SergeiAlexandrov的工作很忙。

林知夏猜测,他回复的可能性不高。

她万万没料到,她上午发完邮件,下午就得到了回复。

Alexandrov在信中的措词同样很礼貌、很客气。

他说,他记得林知夏,还关注过林知夏的学术进展,他以为她现在专注于物理和计算机学科研究。最后,他问了一句,林知夏的俄语是找人翻译的,还是她自己写的?她犯了两处语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