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页)

至于那不停朝他们看过来的新县令……

新县令呆呆地望着小家伙的后脑勺,还没从刚刚那个“小鬼脸”回神。

好一会儿,新县令张口结舌地指着那对老少离开的方向,气得手抖——

他长这么大,这还是第一次被人“做鬼脸”。

第一次被人这么忽视!

眼望那对老少潇洒欢快的背影,新县令不甘心地抓过来周培公,直接喷火:“说!”

周培公:“……”冤枉得来,皇上你冲小臣发火也没用啊。

“回禀‘县令老爷’,快乐大师说:快乐大师不喜欢,快乐大师不见。师祖也不见。”

“县令老爷”:“……”脸上五颜六色的变化,气得来——他怎么招惹他了?

好吧——可当年那才半个月的小娃娃,就知道记仇了?

“县令老爷”怎么也不相信,他就担心皇后的人阴阳怪气地和保康说他的“坏话”,也担心保康打小儿在寺庙长大不习惯皇家的规矩,可他特意换一个普通身份来见他,还是五台县的地方父母官,他居然说“不见”……!

“县令老爷”如何也想不通。

目光沉沉地看向周培公。

周培公麻利地送上答案:“快乐大师说:快乐大师也不知道。”

“县令老爷”:“……”深呼吸,运气,再深呼吸。

“去问问菩萨顶上面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县令老爷”面色冷凝,“县令老爷”怀疑有人偷偷告诉保康他的身份。

周培公赶紧答应一声。

这三年来,因为保康小阿哥出家一事的刺激,钮钴禄家族一改之前的低调休养作风,家族里的儿郎们在三藩战事中表现出众,彰泰、赖塔、穆占、法喀几位大将军汇同三路绿营军围困昆明的战役中,法喀公爷更是立下头功。

如今朝堂上,明珠一派,索额图一派,法喀一派,堪堪维持一个平衡;后宫中,太皇太后一般不管事,皇太后更不管事,皇后娘娘多次病危每次都惊险万分地挺过来,贵妃娘娘打理六宫,加上惠妃娘娘,荣妃娘娘……也是堪堪维持一个平衡。

皇上一直不表态,对太子殿下还是一样的宠爱,对大阿哥、三阿哥等等阿哥们也都是一样的看重,可周培公知道,皇上虽然一直没有对五台山上的小阿哥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皇上的心里头,最挂心的,就是这位小阿哥。

天子帝皇的心,谁能说得清?

这边周培公下去安排人打听消息,那边“县令老爷”心里头的着急、郁闷、生气……也先不提,且说保康和师祖找来这家小摊贩。

闻着煎台蘑的香气就开始口水泛滥,大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人家的煎锅,盯着正在煎制的台蘑。

小嗓门那个欢乐:“师祖,保康要四个。”

师祖:“保康的肚子里还有四个台蘑的地方?”

视线没舍得移开,却是用力吸吸小肚子,大声回答:“有。”

师祖乐呵:“行。四个。”

“老师傅,给六个煎台蘑。”

老师傅是一位老藏人,在这里住久了大体听懂汉家话,他早就看到这对气质容貌格外“与众不同”的老大师和小大师,本就有意送几份,听到他们的对话当即哈哈笑:“两位大师等等,马上好。”

顿了顿,面色虔诚:“两位大师来吃煎台蘑,是老丹巴的大荣幸。请让老丹巴供奉两份给大师。”

师祖听着老丹巴生硬的汉话,微微笑:“阿弥陀佛,感谢老丹巴。”

保康也学着师祖的模样微微笑:“阿弥陀佛,感谢老丹巴。”

小胖娃娃学大人总是有莫名的喜感,尤其是这位小大师一看就是古灵精怪,活泼讨喜。不光老丹巴笑得舒畅,周围的其他人也笑,还有其他的藏人、蒙古人、满洲人……一个个都趁机送来他们的供奉。

保康和师祖一一答谢,坐下来用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念一段经文,引得周围人都感觉自己沐浴佛光中。

这三年来五台山的黄教越来越多,来五台县定居的西藏人和蒙古人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驻守当地的满八旗大军,五台县已经渐渐有汉、满、蒙、藏……各族人混居的发展势头。

之前的当地人并没有排斥,还因为共同的信仰有了语言之外的交流,相处得挺不错。

一个蒙古汉子恭敬地上前行礼:“请问小大师法号?”

保康面容“肃穆”:“阿弥陀佛。小和尚法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