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4页)

还能有谁?刘三太太呗。

本来,就王妃先前那番话,即她说她只得三个浑小子那些话,最受伤的该是大房庶女才对。但问题是,大房的庶子庶女早就被王妃打压惯了,像今个儿这样的场面,直接就没出席。都不曾听到那些话,又谈何不舒坦呢?

倒是刘三太太,虽未曾邀请她过来,但她本身就是帮着府上做事的。刘三老爷管的是外头一些铺子上的琐事,而刘三太太则要帮着王妃做一些类似于采买备宴招待的事情。他俩与其说是王府的主子,倒不如说是高级管事来得更妥帖一些。

只这般,刘三太太看了个全场,也听了个全场。

当然,先前几人压低声音说的那些话,她是不可能听到的,但后来却是敞开了明说的,从杨冬燕问话到方氏喊老嫂子,全都被她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怎么形容她此时的心情呢?说是五味杂陈都是轻的。

这段时日以来,她一直在为儿女亲事犯愁,确切的说,是她长女的亲事。本来,府上有个刘韵顶在前头,尽管也没明文规定说,姐姐不嫁妹妹就不准嫁的,但多半人家还是遵循长幼有序的规矩的。

也因此,作为府上大姑娘的刘韵并不曾出嫁,甚至连说亲都不曾,刘三太太就算心下一直惦记着长女的亲事,也不好大喇喇的说出来。

她的本意是,等刘韵开始说亲了,差不多到相看那一步了,她也可以趁机放出风去,提醒众人她房里还有一位待嫁闺女。

本来,按照刘三太太的预估,刘韵虽长相出挑,但远不到大选的标准,且府上打从一开始也没想过要让她高嫁。只要她不参加大选,基本上就同皇室宗亲,并一些顶尖勋贵人家就没什么关系了。那么她就只能往下择亲,以郡王府嫡女的身份下嫁到国公府的小公爷或者侯府的小侯爷。

无论哪一点,对刘三太太来说都是好事儿,毕竟刘韵才是永平王府真正的嫡出大姑娘,只有她嫁的好了,底下的妹妹们才能说到好亲事。

结果,刘韵倒是嫁了,从说亲到议亲再到定亲、成亲,那个流程就跟背后有鬼在撵一般,进行得飞快。正常走流程起码要一年半到两年,甚至有些会更久的,她愣是在半年之内全部走完。

也因为她嫁得急,那段时间永平王府压根就没可能腾出人手来再帮其他姑娘说亲。

更别提,刘韵不光嫁得急,还嫁得好……就是太好了。

假如刘韵是嫁到了国公府或者侯府的,那么刘三太太就能接着刘韵搭上其他人家,可偏生她是高嫁的,以永平王府二房嫡女的身份嫁给了安平王世子,且安平王府本身就是四大异姓郡王之首。

凉了。

说的是刘三太太的长女。

这两边压根就没法搭线,假如刘韵真的敢将娘家堂妹介绍给安平王府的至亲,那她绝对没办法在安平王府顺利立足。更要命的是,紧跟着就是刘侾定亲,他要尚公主。

刘三太太真的是一个头有两个大。

这些人她都指望不上的,敢帮忙牵线搭桥,那不叫结亲叫结仇!

更气人的是,她在这儿着急上火,两个嫂子却有那份闲心帮着别人家的孩子操心亲事。

眼瞅着跟自家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魏家长子定了亲,刘三太太已经很难受了,但因为两者并无任何竞争关系,她就算心里难受,面上倒还能绷得住。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她怎么都无法接受。

王妃真不是说着玩的,又或者说,她原本只是想岔开话题才扯到猪崽身上的,结果被杨冬燕一通怼后,愣是改变了主意。

你说我没办法帮你孙女说亲?行啊,我就偏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

甭管是四大异姓郡王永平王府王妃的身份,还是八大世家蒋家的长房嫡长女的身份,注定了她会认识很多人。

当然,王妃还没疯到要让娘家侄儿娶猪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世家大族只会同地位相等或者相差不算多的人家结亲,哪怕魏家出了个二榜进士,在那些百年世家的心目中还是等同于暴发户。

但其他人呢?

王妃搞了个骚操作。

她不是有仨儿子,即有仨儿媳妇吗?世子妃的娘家毋庸置疑是最出彩的,所以直接撇开不管。二儿媳妇的娘家也是高官大族,因此也不要。最后一个三儿媳妇,她的娘家倒不是差,只是在身份方面略有些瑕疵。

也不是本人有问题,而是母族那边稍微有些不妥。

她三儿媳妇的外祖家即本朝第一皇商。

王妃牟足了劲儿想要杨冬燕看看她有多能耐,盘算清楚后,就唤了她三儿媳妇,让对方帮她发出邀请函,请一些娘家堂妹表妹来家里玩,理由随便找,什么赏花啊赏月啊,反正大家都明白她想干啥。

她三儿媳妇倒是一口答应了,但回去想想这理由太扯了,索性以自己过生辰为由,请了一帮子小姐妹来家,其中就有她外祖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