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第2/5页)

三人上车前往“苏忆”画展开展的场馆。

柏泠和苏皎皎坐后排,苏晓坐副驾。

柏泠半阖着眼休息,想着画展开幕时记者访问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回答。

苏皎皎和苏晓闲着无聊,又开始拌嘴。

“你们学校是不是要倒闭了?怎么还不开学!”

苏晓倔强地把头从副驾驶上往后排靠:“你别乱说!那是全球顶尖的音乐学院!”

“那你怎么还不走!天天在家烦死了。”

苏晓和这个小妹从小就不对付,吵架吵不过,打架不能打。

只能一边憋屈,一边苍白无力地解释:“没有...下周就要走了。”

“这么快?”柏泠睁开眼问他,“爸妈知道吗?”

苏晓靠回座椅:“知道,这是最后一个学期,回去之后再呆几个月就毕业回国了。”

突然知道苏晓要回丹麦好几个月,车厢里安静下来。

连苏皎皎也不说话了。

一直等车驶进场馆边的停车场,几人也没再多聊两句。

苏家选择的场馆在市区靠南边,周围有一处植物园,大型少年宫还有C市的历史博物馆。

人流量很大,艺术氛围也还可以。

在停车场口,远远就能看见一堆又一堆人挤在前边。

早就候着的安保人员围上来,簇拥着柏泠三人往场馆大门走。

苏家过去几十年里,虽然是豪门,但一向低调。

企业和产品出名,但除了圈内相关外,并没什么人了解苏家人。

一切改变的源点还是从去年付芷柔陷害柏泠抄袭事件,一场连环热搜开始。

再到绘画获奖赌约胜利,皎皎爱心基金会创办。

圈外大众逐渐对这个与一般印象中不同的豪门加以关注,连苏家集体送柏泠上学都可以上一把热搜。

轰动全国的离山福利院案件更是把几家豪门推上舆论顶端,几经波折后真正落得清名美誉的也只有苏家。

从豪门圈,金融圈到普罗大众,“苏忆”画展项目又跨到了艺术圈。

这次赶来的新闻媒体,除了界内几家,还有不少有名的大媒体。

采访台下方乌压压的一片,全部都是记者和摄影。

闪光灯和快门声层层叠叠,都在抓紧这个难得可以采访到话题中心柏泠的机会。

“听说‘苏忆’项目最初是由您提议,请问您的出发点是什么?”

“网上有不少对您在画作筛选资格方面的质疑,请问您怎么看?”

“之前离山福利院案件对您是否有什么影响,您和案件另一相关人士付芷柔付女士以前的矛盾是否也与此有关?”

......

所有媒体提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有的甚至和“苏忆”画展没什么关系。

苏皎皎和苏晓在台侧,看媒体的眼神都不太友好。

苏晓搬了个凳子坐下和苏皎皎咬耳朵:“问案件的媒体不能赶出去吗,有没有点职业道德啊!”

“他们要热度,”苏皎皎不屑一顾,“你之前没回国的时候,姐姐去参加绘画比赛颁奖典礼,问题得到姐姐回复的媒体和记者,靠着那段视频不知道赚了多少!”

“我靠,那是哪家媒体,连感情问题都要问?什么时候结束啊!”

苏皎皎往嘴里塞了颗糖,悠哉悠哉地。

“一共半小时,这才十分钟。”

给苏晓塞了个棒棒糖,她示意他看台上。

“你急什么,看姐姐。”

苏晓听苏皎皎的建议,把目光从台下的媒体处挪到台上的柏泠。

采访台是棕红色的木桌,从这个角度只能看见她没被挡住的上半身。

白色收腰圆领小礼服,简洁大方。

稍作收束的长发自然地垂在脑后,露出线条优美的天鹅颈。

五官清丽,每一个角度都挑不出错,随便抓拍也有大片的成效。

柏泠的长相苏晓也看过近半年,但还是偶尔会觉得惊艳。

但他明白苏皎皎让他看的不是这个。

因为她身上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出尘绝色的容貌。

而是那份永远自信,永远淡然,永远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气质。

就像现在在台上,媒体问再多刁钻尖刻的问题,也是如此。

那份信念和气质像一层无形的光环。

让人心定。

苏晓把手上的棒棒糖拆开,扯掉糖纸塞进嘴里,安静地等待采访时间倒计时。

在剩下的时间里,柏泠依然游刃有余。

采访顺利结束。

下一个步骤是剪彩仪式。

苏晓把嗦干净的棒棒糖杆握在手心,准备找个地方躲起来。

“皎皎,”他扯过苏皎皎的胳膊,嘱咐,“等大哥走了,你再微信告诉我啊!”

苏皎皎没搭理他,盯着剪彩台。

苏晓急得额头冒汗:“皎皎、皎皎你就帮哥这一回!被大哥逮住我就没命了!”

苏皎皎好像说了几个字,但在周围嘈杂的环境中有些听不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