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6页)

刺绣厂这边很快就定下了人选,正是于青青。

陈福香知道后,愣了愣,回去后,担忧地说:“青青,要不你也推了吧?卫东哥都不让我去,他说这是个很容易得罪人的活儿。”

于青青摆了摆手:“你去是个得罪人的活儿,我去就未必了。咱们身份不同,你去她们会觉得你跟她们理应是一伙儿的,都是军嫂,她们的男人跟岑卫东同志还是战友,你得照顾她们,但我去,就完全没这种顾虑了。放心吧,是我自己愿意去的,过完年我就要转到服装厂那边了,以后比这棘手的事多了去,就当提前练手了。”

陈福香想,也有道理:“那好吧,你在那边要遇到了什么事得回家跟我说,这个事毕竟是我跟卫东哥提出来的,我们也得负责任。”

“傻瓜,关你什么事。要是无利可图,咱们两个单位的领导也不可能会同意,你当他们都是傻的啊?所以即便有事也有两边的领导顶着,你就别操心了。”于青青戳了戳陈福香的脑袋,第二天就高高兴兴地去了军营。

因为惦记着这件事,陈福香晚上上完了夜校课之后,也没跟岑卫东多聊,赶紧回家问于青青情况。

于青青想起白天的情况就摇头:“别提了,总共就来了十几个妇女,合格的只有三四个,还有两三个培训培训也能用。不过我看她们不一定能坚持,毕竟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所以我直接把话给挑明了,谁行谁不行。而且介于合格的人数并不多,咱们刺绣厂也不可能过去收绣品,所以我让她们有意向的可以自己修一些手帕、团扇、小幅的挂画、立屏之类的小件物品,自己拿到刺绣厂来卖,只要她们的绣品合格,咱们厂子里都收的。”

听到是这样一个情况,陈福香很失望,脸上表情恹恹的。

于青青捏了一下她的脸:“咋啦?不开心啊?”

“有点吧,卫东哥一直希望帮一帮他的战友们,尤其是那些农村来的。听说全家就靠男人一个人的津贴过日子,很多每个月还要往老家寄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很失望。”陈福香情绪有点低落。

于青青揉了揉她的头:“确实是这样,就说我家吧,从小我爸妈都是双职工,但因为家里孩子不少,又要给我爷爷奶奶生活费,手里一直挺紧张的,每个月都算着工资过日子。有时候还没发工资,家里的钱就用光了,遇到意外用钱的地方,就只能借债,然后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大家都是这么苦过来的,反正机会已经摆在她们面前了,就看她们能不能争取吧。现在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家要丢的烂衣服来练啊,实在不行就是纳鞋垫,一个月也能挣个三瓜两枣补贴家用。”

“你说得对。”陈福香想想也有道理,四奶奶那么大年纪了,经常要上工,一有空也纳鞋垫,挣点零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踏实肯干,愿意动脑子,总能过得更好。

次日,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岑卫东。

岑卫东对此倒是不意外:“要是人人手艺都那么好,你们刺绣厂的招工还不容易吗?机会已经给她们了,就看她们怎么做,余下的咱们也管不着。”

“嗯,你说得对。”陈福香见他没有为这个难受,也高兴了起来。

两人高高兴兴地吃过了饭。看距上班还有一段时间,岑卫东提议:“我教你骑自行车吧,等我回军营了,你有事要出去就骑自行车,这样方便一点。”

陈福香想想也有道理,而且她看路上骑车的姑娘嗖地一下从自己身边骑过去,特别羡慕,要是自己也会骑车就好了,去买东西,逛街什么的也不用两条腿了,或者去军区都要方便得多。

“好啊,要怎么骑?”陈福香站在自行车旁,有点茫然的问道。

岑卫东扶住了车子,对她说:“你骑上去,我在后面给你扶着,你慢慢骑,就在院子里绕圈,记得抓好龙头,及时转弯。”

“好。”陈福香抓住龙头,爬了上去,坐在坐垫上,两只脚踩着脚踏板,试探地踩了一下,自行车缓缓滑了出去。

岑卫东鼓励地说:“对,就是这样,继续!”

得到了他的鼓励,陈福香稍稍放松,先是蹬半圈,然后逐渐到蹬整圈,一圈一圈地往前蹬,速度也逐渐加快。

岑卫东见了,悄悄放开了手。

陈福香像是感应到了什么似的,尖叫了一声:“卫东哥……”

她心里一慌,握住龙头的手心里冒出了冷汗,两只手因为紧张和害怕发麻,龙头东倒西歪的,滑了几米远就直直栽了下去。

岑卫东见了,赶紧跑过去,挡在她身侧。

哐当一声,两人连同车子一块儿摔在了地上。

等下午去上班,看到岑卫东竟然没送陈福香,她一个人来厂子里,于青青不解地往后张望了两眼:“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