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6页)

陈阳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妹妹的期望。

可才做了十分钟,他的雄心壮志就丢到爪哇国去了。

太难了,这什么应用题跟绕口令一样,还有写作文,什么中秋节,他也不会啊,只能干瘪瘪地写中秋节,月亮又大又圆,还能月饼,其他的他就想不出来了。

陈阳苦恼得揪头发,打了个哈欠,强忍着想睡觉的欲望,使劲儿捏了捏鼻子,清醒一下,继续。

陈福香收拾完家里,进来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

她亮晶晶的眸子有些暗淡了下来,这个好像对哥哥而言,真的太难了点。是她要求太过分了吗?

“福香,弄完了,去吃点西瓜早点睡觉吧,我可能还要做一会儿。”陈阳发现她站在门口,抬头说了一声。

看样子是打算整夜奋战了。

陈福香没有打扰他,悄悄出了屋子,却并没有睡,而是坐在院子里纳凉。

她等啊等,等到瞌睡都爬了上来,扭头一看,陈阳屋子里的油灯还亮着。

这一晚,兄妹俩都睡得很晚。

次日,岑卫东过来就发现陈福香的精神不大好,小脸无精打采的,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一样,原本总是像宝石一样闪耀着光彩的眼睛也变得暗淡无光。

她的生活简单,烦恼也只有那么两三件,略一想,岑卫东大概就就明白了原因,想来是陈阳的测试不大理想。

其实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成年人事情多,心思复杂,精力分散,鲜少能专注学习的,尤其是短期内来看,读书识字并不能给他带来多少好处,他就更没动力了。

据岑卫东这段时间的观察,陈阳愿意下工后回家继续念书,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妹妹的心愿。

要解决这个事还得知道陈阳的具体水平。岑卫东伸出手:“习题本呢?”

陈福香咬了咬唇,打开抽屉,拿出了本子,递给岑卫东。

岑卫东翻开大致扫了一遍,心里有底了,陈阳的基础太差了,字词大多都认识,但书写和用法有不少的问题,错别字、张冠李戴层出不穷。尤其是作文,怎么也要有三五百字吧,但他只憋了了两句话,加起来几十个字,里面还有好几个错别字和用错的成语。

再看数学,基础的运算没问题,但在几何、应用题之类的需要理解的地方,就完全无从下笔了,空了不少。

岑卫东估了一下分,判宽松点,陈阳这卷子也就三四十分,显然及不了格。就他目前的水平,怕是拿不到小学毕业证,也难怪陈福香这么愁了。

见岑卫东一直盯着本子不说话,陈福香坐在旁边撑着下巴,苦恼地说:“卫东哥,我是不是不应该要求哥哥念书,参加考试?”

岑卫东放下本子,侧头,目光柔和地看着她,循循善导:“你为什么这么说?”

陈福香丢了个”你怎么这么笨“的眼神给他:“哥哥很辛苦啊,他每天要在外面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回家吃过晚饭后,已经很累了,只想倒到床上就睡觉,可我还让他念书。”

顿了片刻,她低落地说:“有好几次,哥哥都累得手酸,眼皮子打架了,可还是跟着我认字,写字。我知道,他真的已经尽力了。是我没用,我拖累了他,要是没有我,哥哥不用这么辛苦的。”

说到最后,她鼻子发酸,眼睛都湿了。

岑卫东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心里跟着泛起细细密密的疼,这个傻姑娘,看似天真单纯,实则心里也藏了不少心事,说不定昨晚还躲在被窝里哭呢,难怪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没有安慰陈福香,而是问了一个问题:“福香当初为什么想让哥哥念书识字?”

“我想让哥哥读书有出息,不要这么辛苦。”陈福香提起她的初衷,又有些难过。以前她不懂,可上了大半年学,她已经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就算读书,也很难有出息。因为很多人念到初中、高中毕业,还是要回家种。

她希望哥哥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再种地,进城过上更好的日子,可城里读过书的年轻人都下乡种地了,他们乡下人想进城,哪那么容易!她以前太天真了。

她的心思都写在脸上,非常浅显易懂,岑卫东倒了一杯水给她,让她先喝水,等她的情绪稍稍平复以后才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福香你并没有错,你哥哥的付出也并不是毫无意义。如果他拿到了小学毕业证,那他在民兵队伍里,文化水平会超过八成以上的人,等有了选拔的机会,同等条件下,他的机会是不是比别人更多?”

陈福香抬起脑袋,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大根叔也说,当初他就是因为会认识几个字,还会简单的算术,才能当小队长的,他还说,他要是有个小学文凭,保不齐就去公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