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再许一个愿(第2/3页)

她可是确切有前世记忆的。

提到前生善人,谢尚下意识地看向红枣——他媳妇就是前世大德转世的明证。

而他俩今世能做恩爱夫妻,按《因果经》的说法是前世同堂念经的缘分。

心念至此,谢尚抬头看见满满一殿人,心底危机丛生——今儿这么多人跟他媳妇一殿听经,岂不是都跟他媳妇有缘?

这如何能行?

谢尚转脸跟云氏道:“娘说的是。”

回头和红枣抱儿子去中间拜垫前磕头时却悄悄告诉道:“一会子除了给儿子祈福,你一定再发给咱俩生生世世做夫妻永不分离的誓愿!”

谢尚一时能想到的破除烂桃花缘分的最好办法就是愿力——佛前祈愿,表达两人永世不分的心愿,把与其他人缘分转为除夫妻以外的其他!

果然是“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谢尚当下委实庆幸他先前于佛经念了不少,如此现才不至于束手无策。

红枣闻言却是一愣,心说这又是打哪儿说起啊!

谢尚看红枣不表态,着急道:“难得今儿这样的机会,这么多人给咱们见证!”

一句话,谢尚把一屋后世的有缘人通通归成了他和红枣的愿力证人。

看到谢尚毫不掩饰的急切,红枣想起《十八相送》里祝英台拉梁山伯观音堂拜堂的故事,心里感念,点头应道:“好!”

谢尚闻言大喜,再次叮嘱道:“那你一定记得要带上生生世世为夫妻用不分离啊!”

……

云氏就走在红枣和谢尚的前方,将两人的话尽收二弟。心里感念儿子痴情之余不免想起自己和谢子安还没一起在佛前发过这样的誓愿,不免心里合计:再两天回山东,怎么生个法子和男人去庙里拜上一拜!

……

大殿里般若寺主持净明老法师带领着僧众正在做晚课。

净明背对大门而立,看不见身后情况。但他从面前案几上一应灯火几乎同时“啵”一声爆出灯花知道:有贵人来了。

不过净明站在原地并没有动。

晚课有晚课的规矩——他既然已披了袈裟立在这里,就必得完了功课才能说话!

净明见过云氏。但看到云氏从面前走过,依旧吃惊得睁大了眼——这才几日不见,谢夫人身上的功德金光便又盛了!

想来随着春耕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打算用营养钵器实验一年两熟——他们将因谢家而收益。如此便不怪殿里海灯生花,这是在接迎万家生佛啊!

而待看到随后走来的谢尚、红枣身上的金光,净明更是心里念佛——人欺人,天不欺人。既然谢状元和谢安人身上金光较谢夫人更盛,显见得功德也更大。

别看谢状元现才只从六品,将来官至一品都是一定的了!

而他夫人,自然也是夫荣妻贵。

虽是头一回见红枣,但久仰大名,净明老和尚还是第一时间认了出来。

……

做完晚课,净明方来到殿边等候的云氏、谢尚面前问讯:“阿弥陀佛!谢夫人、谢状元、谢安人,新年大吉!”

云氏等含笑回礼,然后由云氏告诉来意:“今儿是妾身长孙的百日,来请大师给寄个名!”

净明自是说好。

红枣得谢尚示意将儿子抱给净明看。

净明作为京城大寺的方丈,身上披了二十五条金线的大红色祖衣袈裟,胸口“金钩玉环”,脖颈上挂了串有年头的菩提佛珠,佛珠的

包浆晶莹剔透,在大殿海灯的映照下闪着珠宝一样的宝光。

总之,一身的亮闪闪。

谢丰瞧见自是呵呵欢喜,眼落在净明的白胡须上琢磨——要不要抓一把?

父母行善造福子孙。净明不用看都知道谢尚和红枣的儿子福泽深厚,现看到谢丰冲自己笑,心里也觉高兴,笑赞道:“哥儿好样貌!”

“由此便取容字,叫慧容吧!”

“容?”谢尚微一思索便拍手赞道:“好!容,盛也,云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与他本名丰同义!”

“好,就叫慧容,好名字!”

红枣对谢尚的取名本事深信不疑,听他赞好,不觉冲老和尚莞尔一笑,以示感谢。

堪破“色色空空”的老和尚看到红枣的笑只当是看花开,自然回赞一声“阿弥陀佛”。

殿里其他人则没有老和尚这一份定力,却是纷纷吸气,恨不能身替了主持老和尚去受了红枣这一笑。

留意到周围的纷扰,净明老和尚拿笔在专门的记名册上书下谢丰的法名:慧容。然后又从一旁的供桌上拿出一个护身符系到谢丰挂在长命锁的金项圈上,笑道:“以后每逢年节,老衲自会把新符送到贵府!”

云氏谢道:“如此便有劳了!”

树林闻声送上供养——一两一个的小金锭,整一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