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好人卡(六月二十六)(第4/5页)

明明前三十年都是顺顺利利,没想这后十年却全翻了盘——难不成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该谁的终究还是谁的?

想到天,于氏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长案上供奉的金魁星像以及神像前堆积如山的瓜果供品,不觉苦笑——似她家菜园种了三棵瓜苗,今夏一共不过结了五个西瓜,而继子家的神案一供便供了两个。

只西瓜就是这样,更别提这屋里的冰鉴了——她两个亲子的日子跟继子完全没法比。

郭氏上回见到红枣还是女儿出嫁。现半年过去,郭氏不知道是不是身上衣袍映衬的缘故,红枣的面容却是较记忆里愈加的娇俏粉嫩——和她那每日正午犹在小食铺做生意的女儿没法比。

想到女儿,郭氏不觉心叹一口气:同堂四个姐妹,现就数她闺女玉凤日子最苦。

红枣不提了,桂圆是还没到年岁,只说定给陈玉的金凤,将来虽说一样也是看铺,但山货铺子活计不重,日常只要称称记记——城里人买口蘑木耳都是二两三两的买,顶天称个核桃也就是三五斤,根本不累人。

不似玉凤开食铺,养羊挤奶、和面烙饼啥都得自己来,挣得就是一份辛苦钱。

郭香儿今儿来后已羡了一回李金凤身上的桃红色袍裙。

这件袍子原是红枣今春新做的。当时因为谢尚不在家,红枣闲则生非,便突发奇想让针线房的人给做了两件撞色衣袍。

衣裳到手后红枣嫌弃这一件桃红衣身搭配的葱绿色领口乡气,就没上身。

横竖她也不差这一两件衣裳。

李金凤看端午节红枣给的几件袍子里除了大红的两件外就数这件喜庆,方特地穿来贺喜。

郭香儿看红枣盛装而来,头上的珍珠比她大伯母王氏头上的更大更圆,忍不住嘀咕道:“大伯母的头面是七十六两,二妹妹这套怕是得过百两了吧?”

李金凤看郭香儿一眼没有说话。

李金凤犹记得去岁她哥李贵富私下告诉她的李贵雨怀疑陈玉县试得她大伯给谢尚文章指点的事。

过去一年李金凤一直记得她哥的忠告远着郭香儿,以免被套话——李贵雨能从县衙发榜陈玉的名次推断出谢尚的文章,她家和大伯家走得近,天知道李贵雨听了她们的无心之言又生出什么是非来?

总之,俗话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驶得万年船”,防着点总是没错。

李桂圆则笑嘻嘻道:“要不大嫂子去问问二姐姐?似我和姐姐都没有珍珠,可不知道这具体的价钱。大嫂子再问,我们也不知道。”

郭香儿如何敢去当面问红枣,只得讪讪道:“我就是白问一句罢了!”

“我以为大伯母先前和你们提过!”

……

对于谢尚这个女婿李满囤是一万分的满意和一万分的看重。

听说谢尚来了,李满囤领着李贵中和李贵林李兴和亲自到课堂的假山影壁处迎接。

客堂房屋有限,只摆得下八桌席。为了请客李满囤特地在客堂前面搭了一个喜棚以招待没有功名的族人,而有功名的客人和他爹、族长、他二伯都招待在客堂。

谢尚有功名自然是请进课堂招待。

自己作了一回文章,然后又看了谢尚作的同题名文章,李贵雨终于知晓了李贵林卡着县试第一场、第二场进县前二十才给谢尚文章秘法的用意——这背默不过关,破题都破不好,就算知道作文章的法子也没用,只是图惹是非。

先前师傅们夸他作文破题有思路,只不过是同窗比他更差,矮子里面拔高个罢了。

他实在是没啥好自喜的。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为有人”。只可惜他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谢尚县试、府试、院试场场案首,李贵雨极为服气,他很想请教谢尚于这《四书五经》的熟稔程度——是不是传说中的倒背如流?

李贵雨坐在喜棚最近客堂的席面上看着谢尚在他大伯父子和李贵林父子的族拥下进喜棚来与李满仓、李满园等几个长辈见礼,然后又对族拥而来同辈的热情招呼作圆揖以为答谢便就进了客堂,不觉叹息:他今儿又没得机会和谢尚说话了!

收回目光,李贵雨看向手里李满囤的文章。

经历了谢尚破题的打击,李贵雨的心底终于生出了一丝谦逊,开始正视他大伯的文章——不管他大伯的秀才名次多落后,李贵雨想:但冲他大伯县试第一二场能得前三,这作文破题的水平就比他强,就有他学习的地方。

事实上,谢尚的作文作得太好,每句都是暗辞典故,他读都读不懂,更遑论效仿了。

反倒是他大伯的文章引用有限,词藻朴实,更方便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