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认新亲(八月二十四)(第2/3页)

“玉凤妹妹,”谢韵儿又问:“你们庄户人家的女孩不用做女工吗?”

李玉凤下意识地看向她娘,郭氏想着女子四德,德言容工,这女工说说该是没事儿,便冲李玉凤点了点头。如此李玉凤方道:“做的。我们打小就要学摘棉籽、搓棉条、纺纱、织布。”

“不过我红枣妹妹年岁小,现才学摘棉籽、搓棉条和纺线。”

为了弥补刚才的失言,李玉凤好心的帮红枣吹了牛。

横竖摘棉籽、搓棉条、纺线简单,李玉凤如是想:都是一看就会的活计。她如此说,也不怕谢家将来拍谎。

说完,李玉凤想想又恭维韵儿道:“谢小姐,您现在一准儿是会织布了吧?”

谢韵儿……

谢韵儿自打六岁裹了脚后日常就是念《女四书》和针线,又哪里会纺纱织布?

《女四书》中《内训》一篇就有《勤励》一章讲女子纺织于家于国的意义,谢韵儿不会织布,但又不想叫李玉凤看低,一时便有些怔愣。

郭氏眼见谢韵儿不答,不得不又扯了李玉凤一把示意她少说话,自己硬着头皮圆场道:“谢小姐,刚玉凤说的织布原是我们庄户人家的活计。似谢小姐家常弹琴看戏的日子,可是我们想都想不来的。”

闻言谢韵儿的脸色当即变得特别难看。

谢韵儿是庶出。她娘花姨娘原是她爹谢子平花八百两从戏班子买来的戏子。因买进门的时候她娘连个姓氏都没有,谢子平便以她先前唱的花旦的花字为姓,所以被称为花姨娘。

谢韵儿最忌讳旁人当她的面提到琴、戏,她认为那是在嘲笑她。

谢馥儿是嫡出,今年十岁,小谢韵儿两岁,日常得管谢馥儿叫姐姐。

谢韵儿的娘花姨娘虽是买来的,但她不仅人样子长得好,而且尤其地会曲意奉承——买进门十来年,虽只生了一个谢韵儿,但至今依旧得谢子平爱宠。

谢韵儿长相随了她娘,聪明也随了她娘。早几年没少在谢子平跟前弄小巧要谢馥儿的强,每每把谢馥儿气哭。

直等到了十岁上头,谢韵儿眼见正房嫡母每每敷衍她的婚事,才回过味来知道了收敛,但为时已晚,仇已筑下,谢馥儿已恨透了她。

谢馥儿这辈子最喜欢的事就是看谢韵儿吃憋。当下自是十分快意,谢馥儿心说:该!让你一天到晚人前逞能,现老天有眼,报应你被一个庄户当面嘲笑。

谢子俊的次女谢歆儿和谢馥儿一般大,两个人也交好——谢韵儿在吕氏跟前也没少讨好卖乖,要她的强。

此刻谢歆儿和谢馥儿相视而笑,也是称愿。

郭氏看谢韵儿脸色突变,知道自己犯了忌讳,但因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一时间便不敢再说。

云氏估摸着谢尚已经走远,见状便站起身笑道:“喜房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倒是过去吧!其他十二房的人也差不多都该来了!”

王石头、李桃花等人是擦着城门关闭时间出城的,等到家时天已经擦擦黑了。

后晌谢尚来行了谢妆礼,与李满囤、王氏夫妻磕过头家去后,李满囤便就跟着开了晚席。

时李氏族人没去送嫁的男女都已经在桂庄吃好夜酒,醉醺醺地回家去了,桂庄主院只剩下李满囤一家四口和他舅舅舅母这些人。

王石头、陈龙作为婚席上最受恭敬的舅爷,喝得有点多,回来倒头就睡着了。于是能讲述谢家境况的便只剩一个李桃花和陈宝陈玉王石头三个孩子。

“谢家虽然人多,”李桃花开门见山道:“但当家的就是谢大奶奶。”

“谢大太太,也在?”王氏关心问道。

谢家大房跟她家一样也是继母与继子,王氏着实关心两面的关系如何,红枣顶着两层公婆难不难做。

“在的。”李桃花知道王氏的意思,详细说道:“谢大太太现跟着谢老爷在外面做官。今儿是特地家来吃喜酒的。等几天,还要再去谢老爷任上。”

“而且,不止她一个人去。她生养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去。咱们雉水县本地就留谢大爷谢大奶奶和谢尚着一房人。”

听说红枣进门后家常只跟公婆和谢尚过日子,王氏终于放了心,高兴说道:“这样好,这样最好了!”

李满囤听闻也很满意,心想一只鸡四个人吃,红枣终归是能分到一个鸡翅膀吧!

“那谢大爷先前说他家人口少,娶媳妇是为了能早点顶门立户是真的了!”李满囤以肯定地语气问道。

“真的!”李桃花肯定点头道:“谢老太爷分家了,十三个儿子,一家都给一个大院子。”

“谢大爷作为长房长孙,一家三口单独住一个大院子,叫什么‘明霞院’。”

“哥,你是没见到,那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比你客堂的两棵桂花树还大。树上结的红石榴,每个比人的拳头还大,累累侉侉的,可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