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谢家村的来历(第2/3页)

族田红枣想,不会就是红楼里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让在祖坟周围购置的田地吧?

“据说,光这十来个庄子,就有近四万亩地。”

四万亩!红枣倒吸一口凉气,心说怪不得,世人管谢家叫谢半城呢。这雉水城统共才多大啊

总之,她家在的高庄村,有百多户人家,水田加旱田也就一万亩。

这谢家只族田就有四万亩,合她们村都有四个大了。

“故而二十年前,谢老太爷致仕后回来分家,就把这除族田外的庄子,按朝廷的法典规矩,长子占七层,余下三层由十二个儿子加长孙均分。基本上,他十二个儿子加长孙,每一个都得了两个千亩的大庄子。而他长子一房则独得了近六万亩的地。”

“对于族田一项,谢老太爷也明言只给嫡长房一脉管理使用。”

没错了,红枣想:这谢老太爷做的就是红楼里秦可卿所想,而王熙凤没做的。

没想到啊,号称百年望族的贾家都没办成的事儿,竟叫谢老太爷这个科举凤凰男给办成了。这谢老太爷,渣归渣,但必须承认是个人物!

“既然朝廷法度长子七层,”红枣不大明白:“谢老太爷其他十二个儿子分了余下的三层地不是正常吗?”

“为啥又叫小呢”

“呵,”李满囤笑了:“朝廷规定的只是家产,但于女人的嫁妆和私房则是由女人们自行分配。”

“这谢太夫人服侍婆婆多年,婆媳感情极好。故她婆婆过世前把几十年来谢老太爷给她的孝敬越过了谢老太爷,直接给了嫡长孙,嗯,就是谢老爷。”

“如此谢老爷就又得了好几个大庄子,加起来又是几万亩的好地。”

“从此,谢家嫡系大房,因为地多,就被称为大房。”

“其他十二房,则因为地少,就被称为小十二房。”

“等到十五年前,谢太夫人过世,谢家大房,又得了一两万亩的地。”

“于是,这大房的地就更多了!”

“等等……”红枣无心惊叹谢家大房到底有多少万亩地,她刚捕获到她爹话里一个异常重要的信息。

“爹,”红枣问道:“刚你说啥?谢太夫人的婆婆和谢太夫人有私产?”

“是啊,”李满囤随口道:“自古以来女人的嫁妆和嫁妆生出来的出息,儿女们的孝敬,日常攒下的体己都是女人私财。”

“不是说夫妻一体吗?咋妻子还能有私财呢?”

明明是男尊女卑的世界,红枣实在想不明白咋实践上还准许媳妇们有私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似她家在分家前,她奶于氏也曾以织布辛苦且能给家里创收的名义给她两个婶子私房,先她以为这是于氏的偏心——难不成这于氏的做法其实是正大光明的?

《大诰》里就有许多分家案例,李满囤不过稍微想了一想就解释道:“这‘夫妻一体’是没错。但世事无常,总有意外。故而女子出嫁时她爹娘给的一份嫁妆就是女子一生的保障。”

“朝廷为防有人为谋夺嫁妆而故意地杀妻害命,就规定,咳。”李满囤清了清嗓子道:“诸应分田宅者,及财务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

“所以,这世间的男子,但凡有点儿心气,都不会去动媳妇的嫁妆。”

所以,红枣摩挲着自己的下巴暗想:这世的女人只要结婚就能有自己的私房。由此看来,结婚也不全是坏处。

前世花钱自由惯了的红枣实在不适应这世买张草纸都要跟人伸手的感觉,即便这人是对她有求必应的爹娘。

红枣想名正言顺地拥有自己的私房,花销自己的私房——她恨不能立刻嫁人,然后拿着她爹给的嫁妆钱生钱,过回前世自己赚钱随便花的快乐生活。

但现实却是她年岁太小,过了年也才七岁。她想走结婚存私房这条路还得十年。

十年是长,但好歹是个盼头。而除此这外她眼下也没其他门路。故而红枣极认真地想了想她爹李满囤将来给了她嫁妆后她要怎么用。

农耕社会,买地首当其冲。而买地,红枣眼珠子转了转问她爹道:“爹,这小十二房人的娘手里难道没地吗?”

“别处有没有,不知道。”李满囤道:“我只听说,咱们县是没有的。”

“红枣,你只看咱们村,地有多紧就知道了。”

就是知道,才奇怪啊。动不动就是千亩、万亩的地,这又不是当年满清八旗入关,跑马圈地,这城里的地可都是有主的啊!

红枣追问:“那谢家怎么能有这许多地”

“要不,怎么说谢老太爷厉害呢?”李满囤闻言也是满脸钦佩:“据说七十年前,谢老太爷爹娘手里也都只几十亩地。”

“他爹娘培养他科举,也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