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蒌蒿即芦蒿(第3/3页)

如此谢峰便沉迷青云富贵春宵账暖三十年。

因为曾经的自误,故而这些年他旁观子孙里最能耐的谢子安各种闹腾就未置一词——人都是越聪明越不听劝,他只能耐心等谢子安自我醒悟。一如当年的他一样。

谢子安为谢老太爷这番话说得大汗淋漓,他想起自己当初县试过后,也是踌躇满志的离家赴考,结果一进首府,初见繁华,便流连烟花,自诩风流,再无心学问。

谢老太爷看着醒悟过来的长孙老怀畅慰。他慢慢说道:“东坡的爹,苏老泉,也是二十七才知发愤。”

“你今年不过三十六,能知用功,也不算太晚。”

“我看你近来的文章,勉强能评个言之有物。”

“乡试,当是有些把握。”

“但若想能再进一步,却还是不够。”

“不过,古话也说`时也,命也`。若金秋,你乡试能过,明岁倒是可以进京去碰碰运气。”

“或许,你有些运道,也是未必可知!”

他孙子谢子安命中虽只无正官,但有印杀,今年秋正适逢大运,科场可搏!且元宵夜谢子安杀伐果断,官相已露。

元宵宴后,谢峰自是听说了谢子安的作为。他当即就若有所感,只是当晚他喝了酒不宜起卦,然后又斋戒静思,故至今晨方才占了一卦。

谢子安早知他爷爷易学大成,只不过从不轻举妄动。现听得如此谢峰说,当下心中大定。他立站起身恭敬道:“爷爷,孙儿一定努力进取!”

谢子安吃完饭,回到书房给薛皇商写了封信交给谢福,让他准备些芦蒿腊肉之类的野菜送给京里的薛皇商尝鲜。

自古“礼多人不怪”。既然他金秋有望,那现多和薛皇商多套套交情,一准的有益无害。

当今圣上弘德帝现年三十七岁,在位十一年。登基以来,弘德帝也算励精图治,政通人和——至今惟一被言官所诟病的也就是个口腹之欲。

皇帝这个位置说起来体面,一顿饭足有一百道菜,但事实上,吃来吃去都是固定菜肴,没一点新鲜。

故而弘德帝登基没两天就以天子富有四海,当体恤大新朝三十个省府民情的名目给下了道旨––让内廷负责各省采购的三十家皇商每天给他进一道地方时鲜菜色,以表天下归顺之意。

先前谢子安送的黄金酱和咸鸭蛋就是被薛皇商以这个名义进的御膳房。

现薛皇商得了信,尝过芦蒿后,便又把芦蒿进到了御膳房。

弘德帝这天午饭听小太监唱菜名:“江心洲薛氏进时鲜蒌蒿炒腊肉!”

弘德帝虽然贵人多忘事,但因黄金酱实在对他胃口,偏祖宗规矩却是一道菜不能超过三口,以致可怜的弘德帝至今都没机会能甩开腮帮子把黄金酱烧豆腐吃个尽兴。

故而现今的弘德帝一听到江心洲薛氏就会凝神,然后提醒自己最后三筷子菜要留给黄金酱。

但刚太监唱名唱的啥?蒌蒿炒腊肉?黄金酱豆腐呢?朕要黄金酱,不要什么蒌蒿炒,咦蒌蒿?“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蒌蒿,苏东坡用来煮河豚的蒌蒿?

“刚你念的什么菜?”弘德帝打断道:“蒌蒿炒什么?腊肉?”

“是,”唱名的太监立刻把菜端到弘德帝面前,躬身道:“陛下,江心洲薛氏进时鲜蒌蒿炒腊肉。”

弘德帝瞧面前的菜根根翠中带红,似上等的碧玉簪一般青翠可人,当下便食指大动。

左右都是伺候久了的,当下试过毒后便就给弘德帝夹了一筷子。

弘德帝一口菜入口,登时品到一股菊花香,试探的嚼了一嚼,只觉外脆里糯,满嘴清甜,不怪能得老苏夸赞。

恋恋不舍地吃完三筷子蒌蒿,弘德帝极留恋地看了一会儿盘子,然后方道:“把这菜赏给薛氏!”

周围人一听便就明白了:薛氏进的这菜合了圣上的意,圣上让明儿接着进呢!

薛皇商得了皇上的赏,心里自是高兴。为恐接不上趟,他赶紧把现有的芦蒿都收进了冰窖,然后又飞鸽传信让江心洲的属下尽快送菜!

忙好这一切,薛皇商方才给谢子安回信说明了蒌蒿敬上的事儿,然后又问有没有其他的野菜能够进上。

谢子安收到信也是一阵恍惚––这皇上也喜食野菜?

冷静下来,谢子安不敢怠慢。他让谢福把近来雉水城百姓喜爱的野菜都列了一遍,甚至其中还加了同心财余这样的猪草菜肴。

至此,大新朝的弘德帝也过上了三天两头拿野菜和猪草尝鲜的日子,即便一次只有两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