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谢大奶奶的礼物(第2/4页)

王氏闻言便有些羞惭,低声道:“梳头,我有簪子呢。又哪里用得着什么银簪子!”

李满囤接着打开与红枣的两个匣子。第一个匣子里装着一副孩童戴的抽拉式金手镯和金、玉两付耳坠子。

手镯、金耳坠,李满囤也是一样样瞧过,果也都是足金。

对于最后一付白玉耳坠,李满囤拿起来看了半晌,方不确定道:“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富贵人家才有的玉。”

虽然从没见过玉,但李满囤念过《千字文》。故而他从“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句知道玉是和金一样的贵物。他今年请东街秀才写的春联“玉堂富贵千秋盛,金屋荣华万代兴”就有金玉,而横批更是“金玉满堂”——一样的也有金玉。

“玉?”王氏更惊讶了:“这可比足金还贵重。”

“老话怎么说来着的。‘黄金有价玉无价’。”

突然听到王氏掉文,红枣颇觉稀奇。她眨巴着眼睛问道:“娘,你这俗话是哪里来的?我咋没听说过呢?”

王氏笑道:“这话原是你姐满月,你奶奶取名时说的。”

“你姐大你三岁,那时还没有你呢?你可打哪儿听去?”

原来是这样!红枣恍然大悟。她说呢,一般人家取名字都是金在前玉在后,寓意一个更比一个好。似她家这样玉在前,金在后的可是少见。

想起分家前的糟心事,再联系上自己的名字,红枣直觉这名字问题不宜多说便强笑道:“原来是这样!”

李满囤听王氏说侄女李玉凤名字的来历,不由想起当初红枣满月取名时的情形。当时他爹李高地让他继母于氏取名。于氏则以想不出比玉凤更好的名字为由反推给他爹取名。李高地一向眼里只有男孙,故而想都没想便看着桌子上族长给送来的月子礼里中的一包红枣道:“那就叫红枣吧!”

于是红枣从此就叫红枣了。

半年后三房的郭氏也生了个女儿,这次于氏倒是给起名叫金凤了。

几年来李满囤一想到两个弟弟家的女儿叫着金贵玉重的名字就生气,故他把玉耳坠放进匣子后便就拿了那副抽拉镯给红枣戴上。

一边戴,李满囤还一边不忿:你们名字叫得贵重又咋样?你们有足金手镯戴吗?他闺女就是叫红枣,福分也比你们叫玉凤金凤的大!

红枣抬头看看她爹的脸色,眼睛便盯在了自己手腕上的金镯上。

前世的红枣原就是个黄金控。没办法,红枣生为工薪,穷啊。她只买的起一点有价的黄金,而买不起无价的玉石,做不起玉石控。

心有余而力不足,红枣也是很无奈的。

今儿倒是得了个玉坠子,但可惜坠子个头太小,一看就是零料所制不值钱,且红枣先现还没打耳洞,想戴也戴不了。

故而,对于平白得两个金镯子戴,红枣自是很开心的——当然,她爹脸上不带冷笑就更好了。

将金闪闪的两个金镯捏戴到自家闺女肉肉的小手腕上,李满囤心里的气方平。

打开第二个匣子。这个匣子里是一个雕着如意云纹的金项圈,底下还挂了个同样格式花纹的金锁。

拿起项圈,李满囤先翻找到了“足金”印鉴,然后又搁手里掂了掂,估摸着足有二两。

这项圈的分量,李满囤心说:似乎比刚才那副头面还沉。

李满囤将金项圈与红枣戴在脖子上。

红枣今儿穿了件红罩衣。这金灿灿的金项圈金手镯一上身,整个人就跟庙里镀了金的菩萨像一样,闪闪发光——做成扁平款式的项圈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李满囤和王氏双双看直了眼睛。好半天,王氏方喃喃道:“这金项圈,可真是好看啊!”

李满囤闻言也附和点头道:“可不是。”

他闺女红枣的花容月貌,也只这金项圈能配。

在李满囤眼里他闺女红枣原是顶好看的,比城隍庙前戏台最红的花旦还好看。

人人都说那花旦花容月貌,偏李满囤觉得红枣胜那花旦百倍--他闺女才是真正的花容月貌。

说着话,李满囤把金项圈自红枣脖子上取了下来,搁回匣子。

“这金项圈,好看是好看,”李满囤告诉红枣:“就是太打眼了。”

“红枣小孩子,戴着这个没得叫拐子给拐了去。”

“她家常带两个镯子,平时藏袖子里,倒是不怕。”

把金项圈连同金玉耳坠,李满囤也依旧叫王氏给收了。

王氏把红枣的两个匣子与先前她留的两锭银子收在一个包袱里。不管这两匣子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王氏都以为这东西即是人家指明给红枣的,将来就是红枣的陪嫁。

几样东西里红枣最动心的就是那个blingbling的金项圈了。不管前世还是现世,红枣的生肖都是龙,故而她生就一副喜爱一切闪闪发光物品的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