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棚户生活(第2/3页)

几个竹筐,不过两眼就看完了。红枣很快地便蹲到了一个筐子前面。

“卖鱼伯伯,这鱼多少钱啊?”红枣眼盯着筐底的一堆小杂鱼,口水泛滥成河。

卖鱼的大汉今天没打到大鱼,懒得进城了,便即就随便在村里摆摊卖了。先几条鲫鱼瓜子已经卖了。这杂鱼搁城里可以卖给人家喂猫,在村里则无人问,因他还有半篮子鸡蛋没卖,所以才等到现在。不然,他早就回家把这小杂鱼剁碎,喂鸡了。

难得听到人问,大汉抬起眼,见是个不认识的女娃子,待往她身后一看,看到王氏,便即以为是村里的媳妇避嫌,只使唤孩子来问价,这也是常有的事。也不以为意,随口答道:“给三文吧,平时都要五文的。”

红枣看那堆杂鱼,足有二斤,便即觉得不贵。

“娘,”红枣跑去拖王氏:“买鱼,才三文钱。”

王氏瞧那大汉面生,并非族人,心中胆怯,而女儿又要吃鱼,且三文实在不贵,要知道,一个鸡蛋也得三文,便即从腰上解了三文钱,递给女儿。

红枣拿了钱,转身就跑,连篮子都没拿。

“给!”

大汉见女娃没东西装鱼,便即将筐底垫的荷叶翻过来包了鱼,递给红枣。

“荷叶”红枣眼睛亮了,这可是好东西。

上辈子胡吃海喝,偏还想瘦成一道闪电的红枣自是尝试过网红荷叶茶的功效cc虽然当时体重没减,但体重确实也没增加,加上百度来的广告软文推荐,总之,红枣认定了荷叶是个夏天吃用的好东西。

“送你了!”大汉也笑了。

看大汉和气,红枣便问:“这那儿来的”

“我能去摘吗?”

“村西的野湖里就有。”大汉倒是不藏私。

拿了鱼,红枣跑回来递给王氏。王氏却拉住她低声道:“你去问问他,他鸡蛋怎么卖”

“要是三文一个,就也买了。”

王氏自己不敢上前,只能支使女儿。

没办法,红枣又跑了回去,问大汉:“你这鸡蛋怎么卖”

“三文一个,”大汉看看篮子:“这儿还有17个蛋,你要全拿去,就给50文。”

如此两边传话,红枣又买下了十七个鸡蛋。

王氏眼见昨儿丈夫说的鸡蛋买好了,想着有了鱼,豆腐用不上。便即就带着红枣回家了。

回到家,打开荷叶包,王氏看鱼只手指头粗细,不觉发愁,这么小,可怎么吃然后又即后悔,红枣还小,不懂事,只知道吃鱼,却不知道挑大小,以后还是得自己掌眼。

虽然鱼小,但买来的东西没有白丢的道理,王氏硬着头皮洗了鱼。

等到下锅的时候,红枣跟了过来,给她娘提意见:“娘,这鱼咱们炸着吃吧!”

“就和过年奶奶炸丸子一样。”

闻言,王氏想说炸鱼,那得多少油但听女儿说起过年炸丸子,想起那年家里炸丸子,红枣和其他孩子一起围着厨房的灶台,结果其他人每人都有丸子,甚至还不止一个,而唯独红枣没有丸子。从此,红枣就再不去看炸丸子的心酸,便即应道:“行,咱们炸鱼吃!”

于是,这一天午饭,李贵林在继昨儿的猪草红薯藤后,又吃到了炸猫鱼。

同桌的李满囤和李贵林没养过猫,压根不知道猫鱼这回事,他们只觉得这鱼虽然不大,但炸得肉香骨酥,嚼吧嚼吧,竟是连鱼头也给咽下去了。

李贵林见状也夹了一条,然后就丢下猫鱼那点事,停不下嘴了。

红枣倒是吃的淡定,因为她先在厨房已经尝过了三条。

王氏见大家吃得香甜,方自夹了一条,然后一尝,也是满口香酥,不觉盘算,这鱼虽说费油,但细算下来,也就两个鸡蛋的钱。而家常一盘炒鸡蛋,三个蛋,还没算油钱。

这鱼倒是可以家常做。

白得了一张荷叶,红枣在这天午后的茶水里添加了荷叶。别人喝了,都无所谓,独李贵林觉出了茶水的不同,心里又是一番诧异。

待正午的日头过去,王氏领了红枣去林地。林地里,红枣看王氏以斩草除根地气势割艾蒿,只得阻止道:“娘,咱自家艾蒿都没了。”

“这地要是分了,我们家是不是没有用的了”

王氏想说这地多着呢,转想起最近村人上山摘枸杞的越来越多,说不好这地那天就有主了,所以,可靠还是自家地里有可靠。

主意一定,王氏就根带泥的挖了几棵,放进了竹筐。

红枣见状放了心,自去寻了先前见过的薄荷,藿香之类,拿小锹挖了,放进自己的小竹篮里。

割了艾蒿,王氏又带红枣去了自家买的林地。这块林地虽然栽满了刺棘,但寻点地方栽艾蒿,还是有的。

王氏选近山脚的地方栽了艾蒿,红枣也跟着胡乱的种了篮子里移来的薄荷和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