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2/4页)

曦公的规矩跟别人不一样,对于那些能够查明身份的,他会让人挖坑埋上,还立一块石头,刻上名字,说是方便以后家属找人。上了战场,生死由命,很可能人死在了战场上,挂记他的人不知道,一直等一直找。

为了防止瘟疫,那些没名没姓的,便是……烧了。

他们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块钢牌,裤子上缝着自己的军籍名字,如果哪天他们战死,会在他们战死的地方就近掩埋,给他们立碑,会把他们战死在哪里登记在军籍中,方便家人来寻。

花丘一战过后,羽青鸾终于清静了,再没有别人来找她索要天子印玺。

……

越王震怒,下令攻打朝城,却遭遇到朝城险关所阻。

他在南疆受挫,要是连小小的一座朝城都打不下来,又怎么能够震慑天下坐稳天子大位,于是派人火烧卧牛山,决定等烧完山,再翻过卧牛山攻向朝城。

……

当初裴曦和羽青鸾去封地,镇国夫人和老镇武侯裴昶迁去时,镇武侯府商议过后,裴贞做主,他留下来镇守朝城。

这是镇武侯家的封地,传到裴贞这里已经是第三代,裴贞不愿意让祖父、父亲经营好的封地白白丢在自己手里。他是嫡长子,身为侯爵,便要承担起守护封地的责任。

朝城在封给镇武侯裴略前,经常遭到奴隶贩子的掳掠,遭到野人袭击,只有十万人左右。陆敏和裴略接手朝城,清理了奴隶贩子和野人,肃清朝城,苦心经营二十多多年,传给裴昶时,已经有二十多万人。

到裴贞接手时,朝城地里产粮丰盛,有了自己的手工业作坊、商队,草原开辟出更为广袤的牧场,已经成为一等一的上等封地。天子念旧,从来没给朝城加过岁贡,使得朝城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了三十多万人。

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朝城的人,面对奴隶贩子的掳掠和野人袭击都没有离开过,如今过上了富庶的生活,又有天险为屏障,都不愿意迁去南疆。对他们来说,南疆虽好,但故土难离。

裴贞料到攻入京城的公侯们会打朝城好跟他小叔、小婶谈条件,可哪怕是他撤了,将来那些人掳了朝城的人当威胁,裴家经营朝城这么多年,是理会还是不理会?都会两难。有他在,总是能有人留下来支应。

他跟着小叔和小婶,前程必不会差,但……男子汉大丈夫得有自己的担当和作为。

裴贞在到朝城的必经之路上设下险关,便是朝廷派十万大军来袭,他都有把握能够完全挡住。

即使朝城失守,还可以撤往他迁到草原深处,那里离朝城一百多里,有牧场,有湖泊,虽然还种不了粮食庄稼,但有储粮。虽然野兽众多,但他小叔造出来的拒马栅栏很是好用,能够挡住很多野兽。混有雄黄的驱虫药草也能起到很大的驱赶蛇虫的效果。

……

然而,裴贞万万没想到,越王居然会放火烧山。

燃烧的火箭如同箭雨般从山下射到空中,落在了卧牛山上,这是秋末时节,正是一年里最干燥易燃的时候,燃火的箭落在草丛中、树干上,引燃了干草,不多时,山林里到处都燃起了大火,卧牛山很快就烧了起来,那火龙连成片,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烧得天空都变了颜色。

还没有南迁过冬的鸟群飞到空中,野兽发出阵阵吼声,无兽的兽群奔逃,很多野兽荒不择路摔下了山崖深涧,镇守险关的人们也遭到了逃难野兽的冲击,不少人被撞落到山崖下去,或遭到踩踏。

裴贞见山火烧开,连为山上驻军囤积的粮草都顾不上,带着人逃命般往山下撤离。

到处都在火着,所有人被熏得灰头土脸,甚至有人逃不及被燃烧的树枝砸中,或被烧过来的大火卷进去,命陨火海。

从险关到离开卧牛山,有一天的路程。

裴贞马快,逃出来了,但很多守军留在了山里,一些躲入溪流涧或山洞里活下来,更多的则是永海地留在了大火中坠入了烈火炼狱。

从山火中死里逃生的众人,望着把天都烧得通红的卧牛山,心头的愤怒眼里的仇恨,比大火还烧得旺盛。

他们进山狩猎都要小心翼翼地围起火塘,避免引发山火。

引发山火,烧死众多生灵,不仅会引得山神震怒驱赶猛兽下山袭击庄园镇池,会更招来火神惩罚,不管是放火的人还是被山火烧死的,都会坠入烈火炼狱受无尽烈火的焚烧,不得超生。

越王的那把火,不止是烧卧牛山,更是他宁愿死后永坠烈火炼狱也要打下朝城的心。

一旦朝城失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又会有多少人会被贩卖成奴生不如死。

……

裴贞调头赶回朝城,沿途见到路旁汇聚了不少朝城的人,从士族豪商到底层的良民们,他们跪在路边,对着卧牛山方向不断的磕头请求火神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