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下山(第2/3页)

颜父:“呸呸呸。胡言乱语,夜里不许提那个字。”

杨氏平日里温柔如水,丈夫、女儿的话没有不依从的。可哪个当娘的不想贴心小棉袄陪伴在自己身边?知道将女儿拘在山上是为她好,却也盼着女儿下山归家的那一日。

最令人害怕的是,女儿一天天长大,久居深山也无一个玩伴,却从不觉得无聊……这也太有道心了。

杨氏害怕有一天会听到女儿要出家做道士的消息,那她真不活了!

颜知鸢并不知道杨氏有这样多余的担忧。

她有玩伴,只是家人不知道也看不见而已。

总之,被她这么一威胁,杨氏就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事情的始末说给女儿听。

说到颜府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就要先说颜府的情况。

颜老太爷,也就是颜知鸢的祖父,凭借一手侍弄花草的本事名扬天下,挣下一笔不菲的家业。膝下有三子两女,也算是人丁兴旺。

不过,这三子二女并非全都是从正妻肚子里爬出来的。

颜老太爷活着的时候,后院里就有妻妾争宠的征兆。等他双腿一蹬,妻子就成为府中名正言顺的当家人,恨毒小妾庶子的她,把一屋子莺莺燕燕全部发卖出去,将庶子庶女握在手心里磋磨。

颜家大爷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

大姑娘出嫁不久,一尸两命。

小妾肚子里爬出来,至今还活着的就只剩下颜知鸢的亲爹——颜三爷。

可见老太太面甜心苦,不是什么慈善人。

言归正传,说回颜府出的两起大事——都是血淋淋的人命案子。

第一起案子出现在前天夜里,巡夜的护院在后厨吃宵夜,只听外面“咚”一声响,似重物落水的声音。走到井边举着灯往里面看,正对上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护院吓成什么样子不提,就说他叫人来捞。把那僵直的尸体捞出来一看——原来是老太太房中的大丫鬟投井自尽了。

第二起命案发生在昨天夜里。

出事的是老太太暂住在颜家的侄女,花一般的姑娘就这么死在榻上。太平盛世,天子脚下,这样的死法绝对是件奇闻。

相比起投井自尽的丫鬟,这桩事也确实很怪。

首先,是尸体怪。

表小姐的尸体不见外伤,血肉却被吸干了。皮肤贴着骨头上,全是皱褶,如上年纪的老人。毛发全部脱落,牙齿也松动了。

其次,是目击者看到的景象怪。

一个丫鬟听到动静掀开床罩,看到有高大的白影从表小姐床中飘出来,脚不沾地,风一吹就被刮得远远的。

从侧面佐证是鬼杀人。

最后,是后续的事情怪。

表小姐素来喜爱打理花草,居所里的花儿草儿一夜之间全都枯萎了,伺候的人也先后生病。

颜三爷是个不信鬼神的人,也被一桩桩的事情吓得心中害怕。

颜知鸢听罢,只是说:“离开也行,我们一起走。”

颜三爷沉默了。

杨氏:“母亲重病,家中又多事端,为人子为人媳的要遵从人伦礼法,这时候怎么能离开呢?”

颜知鸢懂人伦,却没有学过什么礼法。

听父母话里的意思,她爹也是有心分家的,不过是嫡母压着不准分才挨到如今。

明明没有分家,她爹却住在颜府旁边的小院子里,老太太颇有些‘我不想看到你又不想让你好过’的意思。

夫妻俩平日里在颜府的待遇可想而知。

可她爹还是不愿意走,她娘听她爹的。

颜知鸢想:亲爹不是傻子,会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此时天色已暗,秋季的夜过早的到来。常嬷嬷进屋点上灯,禀告老爷,车已经套好,询问什么时候出发。

颜知鸢打断嬷嬷,指着西边问:“那边是颜府的方向吗?”

常嬷嬷:“对,咱们院子的门和颜府的大门没开在一条街上。实际上,却只有一墙之隔。您指着的方向有通往两边的唯一一扇小门,不过平时都上着锁,用得上的时候并不多。”

只有颜知鸢敏锐的发现,摇曳的烛火渐渐变青变绿。

紧接着,外面有飒飒的声音,不像是风吹动树叶,而是某些不知名的东西在朝这边靠近。

声音如此大,夫妻俩也开始察觉到不对劲,院子里的两个丫鬟、一个仆从都跑到屋中。

三房统共就这几个人。

颜知鸢见杨氏肩膀颤抖,便拉着她的手安慰:“母亲,别怕!”

外面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冲着院子来的,没准只是路过。

“叮铃铃”

“叮铃铃”

颜知鸢听到里屋传来风铃的响声,声音十分熟悉。她想起来——这两串风铃是用千年桃木的一根树枝制作而成,十分珍贵。她得到的材料仅够做一对,制好之后就送给父母。

桃木有辟邪的功能,可以保父母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