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司饰(第2/3页)

众嫔御听了皆大笑,纷纷问:“那他们是为什么进谏?什么话这么长,半天说不完?”

今上不答,只说:“也没什么,你们无须知道。”

有位娘子眼尖,窥见今上袖中有章疏,便趁其不备,倏地抽出,笑说:“他们的话一定写在这上面了,官家赐我们看看罢。”

其余娘子亦上前争抢章疏,笑闹不已,都要先翻开来看。今上起初欲制止,无奈还在梳头,头发在李司饰手上,不好动弹,只得摇头叹息。

娘子们争来争去,谁都不得先睹。最后抽出章疏的那位扬声道:“好了好了,谁也别抢了,我们请公主宣读,大家一起听罢。”

众人都觉这主意不错,遂把章疏交到公主手里。

公主接过,翻开,一字一字地数着,开始念:“臣伏闻陛下以灾变频数,已降诏敕,敷求谠言……”

今上苦笑道:“他们说今年雨水成灾,近日国中又有地震,乃阴盛之罚……你直接念最后那几行罢。”

公主点头,跳过中间段落,念后面最重要那几句:“宫掖之间,女御之众,岂无繁冗,徒在幽闭?望选其无用之人,放令出外,以消阴盛之变。”

此语一出,殿内嫔御霎时哑口无言,显然不曾料到台谏所论事会与己有关。惴惴不安的心绪浮在眸光里,她们都试探着偷眼看今上,惟恐一个不妥,自己便沦为了章疏中的“无用之人”。

今上却也缄口,未曾发话安慰她们。公主眼波回旋于父亲与嫔御之间,有点好奇,有点懵懂,努力思索的神情使她显得相当可爱。

须臾,一声轻笑划破此间沉默:“官家把这些乱说话的官儿逐出几个,耳根不就清净了?”

此言出自李司饰。在众女讶异的注视下,她漫挽皇帝长发,徐徐道:“如今京师富人手上有了几缗钱,都要多纳几房妾媵,天子纵有些嫔御,又岂容他外臣指三道四?两府两制,家中各有歌姬舞伎,官职稍如意,往往增置不已。官家根底只剩有一二人,他们就说阴盛须减去,倒只教他们这帮子人风流快活!”

她说的话想必众嫔御中是有人想附和的,但又都知官家一向善待谏官,李司饰语锋却直指诸臣,故不敢贸然开口,一个个着意看今上脸色。

而今上直坐着,目光落在面前镜中,淡淡凝视李司饰,眼底波澜不兴,难以窥知他心思。直至头发梳好,始终未发一语。

李司饰未觉有异,取了幞头为官家加上,站在他身后,一双凤眼懒洋洋地斜睨向镜内今上清隽的脸,又问:“官家真要按他们说的做么?”

今上道:“台谏之言,岂敢不行。”

李司饰又笑笑,一边漫不经心地收拾奁具,一边说:“若果真要裁减宫人,请以奴家为首。”

她自然不会想出宫,这样说,无非是自恃得宠于官家,刻意凌蔑台谏议论罢了。

今上闻言遽然起身,冷面下令:“请司宫令携宫籍过后苑。”

言罢拂袖入内更衣,留下一干嫔御面面相觑。

待与众人到了后苑,皇后命开宴,今上却示意暂且延后,先让总领尚书内省的司宫令奉上宫籍名册,自己御笔亲点,在其上勾划。良久,降旨:“自司饰李氏以下三十人尽放出宫。”

旨意既下,皇后再请今上入席,今上却不应,但问:“她们出宫了么?”

皇后叹息,转而命任守忠即刻遣那三十人出宫。待内东门司回奏宫人悉数离宫,今上才入席进膳。

经此变故,席间笑语略有些滞涩,无人敢就此发问。

面对满座宗亲贵戚,今上才薄露笑意,逐一问候位高行尊者,与年幼者也多有交谈,皇后亦从旁引导话题,气氛方又活跃起来。

此间皇后命人奉上定额外礼品若干,再分赐宴中众人。其中有几斛广州进献的番商没官珍珠,净白莹润,形态正圆,各斛珠子大小各异,按顺序看去,依次增大,但每斛内的却又匀净如一。

众人啧啧赞叹,几位嫔御忍不住托起珍珠细赏,爱不释手。

张美人心情郁结,恹恹地在阁中躺了十数日,今夜也是勉强来的,肤色苍白,容颜消瘦,走起路来颤巍巍,有西子捧心之态。但此刻见了珍珠,原本死水一般的眸心也漾起一层涟漪,轻飘飘地走了过去,莲步依依,在斛珠左右流连。

但见珠光映亮她憔悴容色,今上似有些感伤,当即宣布:“这几斛珠子赐与张美人。”

待到曲终宴罢,宗室贵戚皆离去,只余公主与几名亲近嫔御在侧时,皇后问今上:“梳头夫人是官家所爱,官家却为何将她列作第一名,遣她出宫?”

今上答道:“此人劝我拒谏,岂宜置于左右。”

皇后淡然笑,略略欠身:“陛下圣明。”

诸嫔御亦随之称颂,惟苗昭容随后笑道:“但如今逐了梳头夫人,司饰一职出了缺事倒小,可又要麻烦皇后费心想,该换谁为官家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