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4页)

桌上的几道菜勉强还能入口,就算是野菜,那也经过了精心的烹制,并不是洗一洗就直接装盘端上来了。

但这粗粮做成的窝窝头,就有些为难九爷这个精细人了,口感什么的就不说了,关键是下咽的时候,太剌嗓子了。

他何时吃过这样的东西,尤其是在有了福晋后,生活水平都跟着提升了,要不然体重也不会增加这么多。

“四哥还是让人做些米饭吧,忆苦思甜的滋味儿,弟弟们已经感受到了,也没必要这么认真,就算是不为我跟十弟着想,那也得替十四弟想想,他还在长身体的年纪呢。”九爷难得说软话。

他以往素来是看不惯四哥的,那可是为了一条狗就把他辫子给剪了的哥哥,他在四哥心里还不如一条狗重要,要说心里头没怨气那才怪了呢。

可自从见过四哥抱孩子的样子,他又把那场景画下来了,就放在书房,想起来的时候就展开看看,找找乐子,时间久了,竟对四哥也没那么排斥了。

被三双眼睛眼巴巴的看着,都是自个儿弟弟,四贝勒这会儿有些心软了,尤其是十四弟,九弟说的没错,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呢,今儿又跟着他干了那么多的活,可不能吃不饱。

香喷喷的米饭,配上刚出锅的红烧肉、切好的酱牛肉、凉拌的牛百叶,对于几个无肉不欢的人来说,绝对是美味。

四贝勒倒是更喜欢之前那几道野菜,他与十四弟虽然都喜甜喜辣,可十四弟喜欢吃荤食,他则更偏好素食。

在温泉里泡了澡,四兄弟才相继睡下,十爷在来的时候就带了弓箭,已经打算好了,明儿就到林子里打猎去。

结果一觉醒来,桌子上放着的是粗布麻衣、是草鞋,而且皆是他的尺寸。

一时猎奇,换上衣服之后,就直接被人领到了农田。

好嘛,四哥、九哥,还有十四弟,都已经干起农活来了,除九哥外,其他二人瞧着还挺像样。

九哥就是太白了,又稍稍有些富态,半点都不像种地的农人。

要说不愧是兄弟呢,十四有的想法,九爷也有,在地里干了没一会儿,就表示要下帖子把亲哥哥也叫过来。

五贝勒来得更快,还赶上了下午的农活,不过他的衣服和鞋子还没赶制出来,只能穿着原来的那一身下地了,糟蹋好东西了。

一个人苦是苦,一群人苦就不是苦了。

绕是四贝勒都没能想到,这四个弟弟居然能坚持两个多月。

合伙收来的青菜、花生、玉米、红薯,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一些分给了宫里的额娘,一些快马加鞭送去给了还在南巡的皇阿玛。

东西是一块儿送的,但给皇阿玛的家信却是分开写的,胤祯还特意画了一幅农作图,还是他一贯的风格,非常写实。

众人当中最显眼的就是九哥了,光看体型就能分辨出来,更别提这是唯一一位站在田边喝水的。

不过胤祯还是贴心的配上了文字,指明最前头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中间夹着谁,旁边站着谁,坐在田间地埂上喝水的又是谁。

在呈给皇阿玛看之前,他们兄弟几个先把画瞧了一遍,九爷表示不服,也跟着画了一幅。

胤祯总算是找到跟自己画风相同的了,他的画与九哥的画,构图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九哥的画上,站在田边喝水的人变成了他。

田里边收获不断,兄弟几个不偏不向,有额娘的,必然就有皇阿玛的,一直到初秋,几个人才消停下来。

不是因为地里没有东西可以收了,也不是因为他们打道回京了,而是因为太子病重的消息传来。

太子病重到已经需要索额图跑到德州去侍疾了。

讲道理,太子走的时候还好端端的呢,除非是碰到刺杀,否则一个正值壮年之人,怎么可能突然就病倒了,而且还病重到连床都下不了。

即便真的是病重了,那也应该是召太子妃、召太子的儿女、妾室去德州侍疾,让一个已经告老致仕的索额图去算什么道理。

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这其中必有蹊跷。

庄子上的几个兄弟消停了,不再千里迢迢送东西去给皇阿玛表孝心。

京城里边也消停了,直郡王和八贝勒收手,而且还特意跑到庄子上来,把四贝勒请了回去。

本来皇阿玛是安排了他们三个人共同监国的,结果老四跑到了庄子里,就跟他们俩合伙把人排挤过去的一样,可天地良心,他们彼此还斗得你死我活呢,怎么会联手排挤老四。

如今谁也不知道在德州行宫发生了什么,京城风声鹤唳,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小心些为好,免得被皇阿玛当作出气筒,又或者平白无故成了太子的替罪羊。

胤祯颇有几分遗憾,不是遗憾四哥回了京城,也不是遗憾他们这个临时种地小组散了,而是遗憾德柱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