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雏凤鸣 第二十六章 辨音嘲语落(第2/7页)

其实宫里的娘娘们叫她们去,主要是冲着朱瞻基父子,太子府里这几个过些年就要及笄的小姑娘,将来最少也会嫁个皇孙,说不定有人就会是太孙妃,对于她们这些等永乐帝驾崩后,就会成为太妃的人而言,太子妃和太孙妃,都是将来要仰仗的人。

皇帝只管前朝,后宫可是由皇后把持的。

将来会成为皇后的太子妃和太孙妃自然是后宫之人的仰仗。

没有子嗣的妃嫔,先皇崩逝之后,纵然不被殉葬,在宫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宫里的人,逢迎惯了,谁会把前朝的太妃们放在眼里?

一想到这些,无子嗣的妃嫔们都不免有些恐慌。

未雨绸缪,太子妃日常事务较多,不可能和她们时时亲近,也不便和她们亲近,免得被当今圣上永乐帝所疑,落个私窥东宫的罪名。所以孙清扬、赵瑶影、秦雪怡三个小姑娘,就成了各宫妃子们的邀请对象。

即使位高权重如张王两位贵妃,在此情况下,也不能免俗地请过她们两回。

各宫都请,她们不请,岂不显得太不随和,不从众,排挤东宫,和皇太孙有嫌隙?所以,当有回永乐帝问起她们可有帮着相看太孙妃时,张王两位贵妃都暗自庆幸,幸好已经请了两回,多少能够说上些话来。

“论模样,自是最小的孙清扬长得最齐整,论心性,却是赵家的更沉着,秦家的性子佻脱些,娇憨鲁直,为正妃恐怕压不住。”王贵妃仔细斟酌字句,给出了答案。

“臣妾倒觉得,最小的孙清扬不光人长得最漂亮,而且端庄大气,守规矩又不失自己的本性,更适合瞻儿。皇上也知道,瞻儿他性子沉稳,有时却过于洁身自好了,他小小年纪能如此自持,固然是我大明之福,可作为祖母,看着他如此拘束自己,未免会担心他日后寂寥。”张贵妃却有不同的见解。

她对永乐帝温婉地笑道:“臣妾听说,那孙清扬年纪虽小,却总能惹出瞻儿隐藏的一些孩子气,上回我听说,他和汉王世子还为她打了一架。”

她细细将朱瞻基、朱瞻壑两人打架的前后事由说给永乐帝听了,然后说:“皇上看,是不是这个理?”

连他二人打架的情由,张贵妃都能说得如此清楚,永乐帝颇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你平日里只顾吃斋念佛,没想到,对这些事也如此上心。”

张贵妃知道多疑的永乐帝因为自个儿先前的话,揣测她是不是与东宫走得过近,笑着说道:“臣妾哪里是对这些事上心,不过是那日到姐姐的永安宫去,正好听到太子妃和姐姐说笑,也就一起跟着逗了些趣。”

王贵妃见火烧到自己身上,撇了张贵妃一眼,她们两个早些年也曾姐妹情深过,但随着仁孝皇后仙逝,离后位最近的两个人,多多少少都起了芥蒂。

不过平日里,王贵妃以贤淑颇得圣宠,张贵妃以仁厚颇得圣意,两个人的这点心病,从未放到台面上,只在暗地里使劲。

所以虽然心里不愉,王贵妃却也接过张贵妃的话说:“这还不是皇上平日里叫我们留心瞻儿的事情,所以前些日太子妃进宫请安时,我们就多问了几句,说到上心,皇上交代的哪件事我们姐妹没上心过呢?”

“是啊,就像姐姐所说,我们关心的事情,都是围绕着皇上来的,皇上喜欢谁,我们就和谁亲近,皇上厌弃谁,我们就离得远远的,一切唯皇上马首是瞻。”

见两位贵妃说得热闹,因权贤妃病逝,郁结许久的心情略有开怀,永乐帝就打趣说:“既然两位爱妃各有偏好,朕有机会也考察下她们几个,看看是不是堪担重任。”

这样的说法,自然就是皇太孙妃要从她们几个里面挑选的意思,话一传出,宫里的邀请更甚。

而且,大家也没有忽略永乐帝后面的一句话:“听说从前给玉容伴读的几个也是适龄,虽说瞻儿将来的妃嫔也会从民间选取一些,但这样知根知底的,不妨一并看了考虑着。”

明朝吸取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自修改《女训》,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甚至将相关的条例写进了《皇明祖训》。

因此,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多采自民间的小家碧玉,这样后妃家族的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同时,民间女子,不知奢靡,也有利于辅佐皇帝节俭勤政。

但为了拉拢辖制朝臣,出于平衡权御的目的,也会挑选一些官宦家庭的子女。这也是当初让何嘉瑜她们几个入宫伴读的起因,其家族里没有过于位高权重之人,却也是朝廷的有用之人,既下了恩典,又不怕将来会坐大,导致外戚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