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4页)

康王收到密信时已经带着兵马到达邓州,正好天黑,便停在郊外安营扎寨,休整一晚,明早再继续赶路。

军帐内,康王看着密信:“十月初一?”

一旁的谋士抚着长须:“按旧俗,这日寻常百姓需得前往郊外祭拜祖先,供奉坟墓,宗亲们也会赶往各个皇陵。”

届时京中无人,皇帝缠绵病榻,正是一举拿下汴京城的好机会。

“宗亲离京三衙必会被调走半数禁军,我们的兵马再加上东宫五千卫兵,控制整个皇城不在话下。”

康王眼中精光闪烁,将密信丢到炭盆中,信纸瞬间化为灰烬:“太子蠢笨,也难为他想挑中这个吉日。”

谋士们齐齐笑出声。

康王望着火花,也难掩心中的激荡,他让那个酒囊饭袋压在头顶压了这么多年,如何甘心?

“只是听说那位皇太孙心思缜密,不好对付。”又有人道。

康王无所谓地笑了笑:“等我们进了皇城,木已成舟,别说皇太孙,就是太子和我那位好皇叔又能如何!”

更何况,信中言,他那位近来名声大显的堂侄当日会前往洛阳皇陵祭拜。

他能不能活着回京还另说。

康王心道,真是天助我也!

太子和康王各怀鬼胎,算盘打的一个比一个精,但事与愿违,岂能事事都像他们想的那般容易。

日夜兼程,九月最后一日,康王带兵从颍昌府往汴京城出发,两地不过相聚一百多公里,十月初一入夜前必能赶到汴京。

到了十月初一这日天未亮,汴京城城门已经大开,为了防止道路城门拥挤,有百姓故意早起,早早的就带着一家老小出城去郊外祭坟,也好早些回来准备晚上的暖炉会。

皇城门口也已经备好了车架,等着各位宗亲到来后,赶往各个皇陵。

陆修元去的是西京洛阳葬着高祖的皇陵。

“殿帅,怎么是你亲自带队。”有人看到傅坤出现在仪仗中,很是惊讶。

傅坤嗤笑,说道:“如今宫中差事难办,难不成还不许我偷个闲?”

那人闻言,一副懂了的样子,殿前司在御前行走,傅坤又是殿前司指挥使,位高权重,本是个人人艳羡的差事,不过这都是之前。

如今是太子监国,想起太子的为人,这人也有些怵:“殿帅辛苦,正好趁这个机会休息休息。”

这会儿天还黑着,姜杏之坐在仪架中,听着外面傅坤与旁人的谈话声,脸上神色看起来有些不安和焦躁,这时车架传来响动,她忙抬头看去。

陆修元推开车门,进入车厢,外面自有侍卫把门带上,阻隔了寒气。

陆修元坐在姜杏之身边,让她靠着自己,温声道:“再眯一会儿。”

姜杏之黑白分明的眼眸里掺着红血丝,但她摇摇头,这会儿哪里还能睡得着,水嫩的肌肤因为起得早,显得有些苍白。

陆修元看得眉心微皱,弯腰拿过对面垫子上的毛茸披毯,单手抖开搭在她肩上,把她整个人都笼在怀里。

姜杏之被他按在怀里,但小脑袋还仰着,细脖梗着,眉眼间略带倔强。

陆修元叹息一声,暖和的手掌贴着她的后脑勺:“放心,我不离开。”便是她不要求,他也不会让她再离开他半步,他承担不起再失去她的风险。

姜杏之松了一口气,脖子软下来,没力气似得靠在他心口,最近内宫外城巡查严密,太子越发的放肆,惹得朝中臣工哀声怨道,而那位康王也在慢慢地靠近汴京城。

就算早就从陆修元那儿得知,今夜有动乱,也知道他有安排,但姜杏之还是没有来的不安。

姜杏之嫁给陆修元的小半年里,与太子相处的太少,她们之间说的话,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在她印象中太子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只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可以听到太子联合康王逼宫的消息。

而康王,姜杏之想起他便觉得委屈和冤枉,上辈子自己真是太无辜了。

姜杏之不清楚上辈子他们是不是也是狼狈为奸,勾搭在了一起,但她知道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们一定没有好下场。

姜杏之面颊鼓鼓,偎靠着她的报仇恩人、暖烘烘的陆修元,打了个秀气的哈欠。

陆修元低语,让她小憩一会儿。

这次姜杏之听了话,慢悠悠地阖上眼睛,直至汴京城城门,被街道的吵嚷声吵醒。

这会儿天色虽然才蒙蒙亮,但城门口早已成了一个小集市,有卖纸钱的,有卖早点,还有卖果蔬的。

姜杏之面颊蹭了蹭他的胸膛,小声说:“去年随大伯父他们去祭坟,路过这儿吃了一个极好吃的炊饼,是桂花糖陷儿的,也不知那个老伯今日有没有过来。”

陆修元弯唇,敲了敲车门。

姜杏之好奇地看过去,见车门开出一条缝儿,一只手伸进来,黝黑的手里提溜着一个小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