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第2/2页)

莫向晚摇摇头,收拾好课本,拿着冯研究员给她的学生证,启程去正辉堂。

莫向晚走进正辉堂时,研讨会已经开始了。有个人站在讲台上说案例。演讲的人既不是师大的老师,也不是研究所的研究员。

她走进去,两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生正窃窃私语:“政法大学毕业的执照律师到底两样,台风这么好,人又帅,比那搞经济运动的苏北老头强多了。”

“你别刻薄,周教授今朝感冒才让辩论嘉宾替的。不过人真是好帅啊!都说政法学院里雄性动物平均海拔没过170,原来是讹我们呢!”

莫向晚在最末一排找了一个位子坐好,听站在演讲台后的莫北侃侃而谈。

九月夏夜来临之前的最后一束阳光打进大礼堂,他站的那一侧正在阳光之下。阳光模糊他的脸,莫向晚就当作他是一个陌生的人。

他在讲一个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品牌价值评估,最后出售股权的案例。

案例的资料翔实,他也是熟知各类经济掌故的,完完全全脱稿口述。时不时在关键之处停顿,微笑地望住下面,每个人都认为他的目光扫到了自己,这样温和又礼数周全。他的注视可以令学生们思考,他们可在此间隙记录下案例重点。

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莫北,或说,Mace。如此挥洒自如,稳健持重。

末了莫北做陈词说:“许多人认为,做品牌的至高境界在于卖掉它。或许对于企业主来说这是一种解脱,甚至是全新的职业生涯的开始。但请记住,获利是你们付出智力和体力的一部分,并非全部。高于此境的,还有品牌责任心。”

因为已经到了讨论时间,有学生乘机提问:“您是学法律的,怎么会有这样感性的结论?”

莫向晚等着莫北回答这个问题。

莫北微微一笑:“感性是个可爱的词汇,和‘法律’并不冲突。在座各位未来营销人,当你们把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奉为毕生偶像,请记住他的名言——‘伟大的品牌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一切伟大的品牌都建立在消费者的感性认识之上,其次,才是价值本身。我只是用我的法律思维,相信你们偶像的结论。”

有人鼓掌,莫北把手抚在胸口,颔首表示感谢。

莫向晚反应过来之时,她亦在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