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陌上花(第4/4页)



  我轻轻一哂,用手指羞他道:“哪里有这样夸人的,一下是白狐一下是惊鸿,也不害臊?”踮起脚去咬他的耳垂,他的眉毛轻扬,含糊道:“嬛儿,你难道不晓得我?”

  我闭上眼睛,低低叹息道:“我晓得。”

  这世间唯有他最懂得我,我也最晓得他。只是目下,我不愿去想,不舍得松出分毫意志与情思去想。

  我轻轻挣开他的怀抱,抽出一根他的头发拔下,他微微吃痛,奇道:“做什么?”我松开散乱的发髻,抬手拔下一根长发,照着窗下的日光把两根发丝绞绕在一起。玄清立时明白我的用意,双目炯炯燃炙如火,眼角隐隐溢出泪光,“你我夫妇永结同心。”我含笑不语,脸上渐次滚烫起来。

  玄清的吻伴着灼热的呼吸细细密密的落下来。

  注释:

  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民间广为传唱。

  ②出自宋代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全诗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一首送别词,感情真挚,语言浅易,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表达了送别惜春这一主题。诗歌上阕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水和山,灵动传神。下阕送别惜春,寄予着对友人的深深祝福。语言俏皮,媚而不俗,在送别词作中独领feng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