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浣碧(第2/4页)



  我抖缩着手打开,爹爹熟悉的字迹依旧,工工整整写着,"我与你娘俱好,安心即可。闻得儿与浣碧同在甘露寺修身,亦好。大局已定,莫做徒劳之工。只不知珩儿如何,牵念不已。各自天涯,各自珍重,切莫过于挂怀。"

  千言万语,爹爹的眷眷之心,只凝成了这几句,对我的心,对浣碧的心,对哥哥的心,皆在其中。

  玄清道:"信上你即可看出,甄大人笔力犹健,可见身子没有大碍。我去之时,听闻大人在江州刺史一任上颇得爱戴。大人自己亦道,远离京都朝廷,纷争既淡,过得亦舒心些。"

  我心下痛惜,含泪道:"江州是何等地方,我虽未去过,却也知道。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爹爹与娘年事已高,叫我如何忍得。"语罢,声更呜咽。

  他轻轻拍着我的背,让我抵在他的肩头依靠,轻声安慰道:"江州虽苦,人却可以得一夕自在。今番与甄大人一聚,听他言语之间颇有随遇而安的欣慰之意。朝廷中纷争内斗无数,纵然风光繁华,然而甄大人到底年事已高,能有一方安乐清静之处,他亦能自足。甄大人言语之中亦十分心疼娘子,比起后宫明争暗斗,甄大人更希望娘子能过得平和安静。到底身家性命,是闭荣华富贵更要紧的。身为父母,只盼儿女能平安,就是毕生最大的愿望了。"

  我啜泣道:"只是不晓得哥哥怎样了?"

  他慢慢伸出手来,轻轻抚在我的头顶,他衣衫柔软的布料,迅速吸尽了我的眼泪,"我已派人去打听,你哥哥流放岭南,比不得甄大人还在为官,自然不能有家书。只是听岭南的将领说起,你哥哥日夕辛苦劳作,修筑城墙,精神尚好。只是……"他停一停,"你嫂嫂与侄儿过世之事,还瞒着他。"

  我悚然一惊,倏地抬头,"这个自然。哥哥能安心留在边地,精神尚好,只为以为妻儿都安好健在。你不晓得我哥哥有多爱重嫂嫂和致宁,若被他知道……"我自己也不敢想下去,捂着嘴不敢再说。

  他道:"我晓得,自然也会尽力帮忙瞒住。昔日与珩兄同为平定汝南王一事殚精竭虑,亦算知交一场。能出力处我一定尽力。"

  我骤然发觉,方才伏在他肩头软弱哭泣实是太亲昵亦太失礼了。脸上热辣辣滚烫起来,忙稳稳退开两步,拭去泪痕,以素日的矜持筑起壁垒,如常含笑道:"方才失礼,还请王爷不要见怪。"我小心把家书折好,贴身放在怀中,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然而在我心中,王爷送来的这封家书,不啻于价值连城。"我深深欠身,"多谢王爷了。"

  玄清示意浣碧扶住我,道:"清与娘子知交一场,娘子还要说这样见外的话么?"他想一想,"方才母妃说起浣碧的婚事,我倒有一个人选,不知娘子意下如何?"他含笑,把目光落在阿晋身上。

  我吃惊道:"阿晋?"

  浣碧脸上腾地红云滚滚,阿晋也吃了一惊,两人抬头异口同声道:"什么?"

  其实阿晋也算是个清俊少年了,玄清道:"阿晋自小和我一起长大,人品我自然是能担保的。而且浣碧与他也算熟识,算不得盲婚盲嫁。"

  阿晋抓耳挠腮,红了脸嗫嚅道:"这个……"

  浣碧慌张道:"我不要。"

  我拉过她的手,柔声道:"浣碧,你可是害羞?"

  浣碧摇一摇头,玄清笑向阿晋道:"阿晋,你可愿意娶浣碧姑娘么?"

  阿晋一张脸涨的通红,见问到他,只绞着手里的马缰,使劲地一下又一下摸着"御风"的马鬃,低声道:"啊?王爷说什么就是什么。"

  玄清又好气又好笑,"一个大男人,肯就肯,不肯就不肯。平时的机灵劲哪里去了?"

  浣碧忽然挣脱我的手,整一整衣衫,屈膝道:"王爷不必问阿晋了,即便阿晋愿意,我也是不愿意的。小姐要在甘露寺中修行一辈子,若离了我,小姐孤单一人,即便有槿汐,我与小姐的情分也是不一样的。今日我已坦诚说了,小姐是我的长姊,我是她的妹妹,不能眼睁睁看着她一人受苦,自己却贪福嫁人去了。"她说得冷静,亦字字恳切。

  玄清温和道:"你若嫁给阿晋为妻,常居在清凉台,与娘子也是可以常常见面的。若不方便,接娘子去清凉台小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