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3页)

“这里就是景德镇有名的鬼市了,最早的鬼市在清末年间的北京,那时候的八旗子弟把家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偷偷卖掉,由于见不得人,所以只能半夜交易,久而久之,就被称为鬼市。咱景德镇每周一在这个古玩城都有鬼市,如今已经非常有名,形成规模了,凌晨三点开市,天亮就走人。”

靳木桐简直惊呆,这里没有太多照明的路灯,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人,都拿着电筒,或者手机进行照明,人影绰绰还真有那么几分鬼气。

“既然你是做古董生意的,来这里逛逛也是蛮好玩的。”高思澄笑着说道。

靳木桐点点头:“不错,我很有兴趣。”

她早就听说景德镇一带的陶瓷古董比较有名,这些天一直忙着祭红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好好逛逛呢。

高思澄又提醒道:“虽然景德镇自古以来都产陶瓷,也有不少陶瓷古董,我也听说过,在鬼市上有人捡着大漏,可是更多的还是吃药被坑的,你要下手的话,可一定得看好了,一定要非常慎重才行。”

靳木桐乐了:“好,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高思澄又叮嘱道:“这里不比店里,交易都用行话,一毛等于十块钱,比如五块钱,那就是五百块的意思。”

靳木桐点头:“明白了。”

古玩地摊她逛的也不少了,不过这样半夜三更出来逛鬼市的经历还从未有过,靳木桐将手机捏在手里,心里有些小兴奋的逛着鬼市。

这些地摊上的东西非常杂,和她预想的完全不同,她原本以为景德镇以烧制陶瓷为主业,地摊上应该全都是陶瓷器才对,结果这些地摊上有大量的碎瓷片,也兼营一些古籍、古画、古家具和摆件等,琳琅满目。

她如今通过修复陶瓷,已经对陶瓷器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随便找了个地摊蹲下以后,她打开手电筒仔细研究摊位上的碎瓷片。

以她的眼光,这些瓷片真假掺半,大一点的瓷片报价通常几百起,小一点的也是几十。

不过如果是带人物的瓷片,叫价就上去了,通常也是几百上千的。

如果是带款识的碗底、壶底、杯底价格就直线飙升,通常都是以万计数。刚刚因为祭红拿到一笔钱的靳木桐也大呼太贵。

不过她是做古玩生意的,这样的地摊逛起来乐趣无穷,她在鬼市上流连,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了。

几小时后,高思澄找到靳木桐,见她依旧两手空空:“靳小姐你什么都没买么?”

靳木桐笑道:“是呀,有些拿不准。”

高思澄手里拎着个口袋,里面装了不少碎瓷片。

“哇,你这怎么买了这么多碎瓷片?”靳木桐看了看,上面都是一些花鸟、人物方面的瓷片。

“我老公是做大学老师的,平时也做些研究,这些瓷片虽然没有完整的器物值钱,不过上面保留的历史信息依旧有研究价值,另外,我也可以对上面的图案进行临摹学习。”

靳木桐恍然,原来碎瓷片除了拼接,还有这些作用。

“你怎么没有买那些带有款识的瓷器底?”靳木桐好奇问道。

“哈哈,那些啊,那些我们又不作伪,拿来没啥用啊。”高思澄乐道。

见靳木桐有些不明白,她又说道:“如今假货当道,古瓷器造假更是猖獗,很多人买了那种古瓷的底,再在上面补全器身,送入窑炉重新二次烧造,做的好的就连专家都看不出真伪。”

靳木桐惊呆:“还有这操作?”

她不知道作伪的还能这样移花接木,重新烧制。

的确,有不少新手买古瓷器,通常也最注重看胎底和款识,而造假者也就利用了这样的心态,用真的底,接假的器身,相当迷惑。

“可不,你没买是对的,这里的碎瓷片虽然也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不过得淘到好的。完整的陶瓷假的太多了,还得碰运气,靳小姐你是开古董店的,如果你对古籍有兴趣的话,我倒是有个人要推荐给你。”

“哦?是吗,我的确挺有兴趣的。”靳木桐说道。

能有人推荐靠谱的卖家,总比在这鬼市当个没头苍蝇来的高效,靳木桐自然欣然同意。

高思澄便带着来到一个摊位前,这个摊主是个年轻小伙子,别人的摊位上人流都是熙熙攘攘,这位倒好,斜躺在摊位前,一副姜太公钓鱼的姿态,偶尔有人问也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靳木桐过去的时候,他正打了个哈欠,眼睛就要眯上了。

“闻皓!你醒醒!”高思澄站在他面前,揉了揉他的脑袋。

“表姐……你来给我送早饭了?”闻皓脑袋一点,抬头看见了高思澄,便立刻喊饿,一副自己已经饿得前胸贴背的表情。

“哪有什么早饭,我给你带客人来了。”高思澄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戳了戳他的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