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3页)

她想起之前古董店老板说这是郎窑红,又问道:“那郎窑红呢?为什么店主会误认为这是郎窑红?”

祁修说道:“由于祭红的名气很大,传世量又实在是太少,之后的历代皇帝都非常想拥有,于是便下令让景德镇重烧祭红。直到康熙年间,督窑官郎世宁才烧出了可以跟祭红媲美的红瓷,被称为郎窑红。”

“郎红贵吗?”

祁修忍不住笑道:“自然十分金贵,当年有首童谣叫做要想穷,烧郎红。就连孩童们都知道郎红难成。不过郎红虽少,却没有祭红的传奇性,从价值上来说,两种瓷器价格应该不相上下。店主之所以会认错,一方面是既不认识祭红,也不认识郎红,不过随口说的罢了。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这件祭红底部没有款识,郎红虽然是康熙年间的官窑,却没有款识。”

靳木桐恍然大悟:“这件柳叶瓶是翠兰做的而不是御窑厂的窑工,所以在上釉前,她并没有在底部写上款识。”

祁修:“没错。”

这是真正的祭红,没有款识,却跟它的烧造者合二为一了,几百年过去,沧海桑田,明朝早已灭亡,祭红和翠兰的故事却留存到今天。

此时,靳木桐心底有种使命感,她不知道为什么她能听见古董说话的声音,能看见它们的模样,可是这样的能力似乎并不是平白出现的,既然拥有,就应该为它们做些什么。

“祁修,你能教我如何修复它吗?”靳木桐认真问道。

“可以。”祁修的声音温柔中带着点鼓励。

有了祁修的帮忙,靳木桐相信就算再难,她也有办法修好这只瓷瓶,而且,她一定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