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第2/4页)

韩念好奇的问:“村里面没有学校的吗,你们不用上学的吗?”

她好羡慕这里的孩子不用上学可以一直玩耍。

妙妙摇摇头:“我们到了六岁多才去上学,我们这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要在家里带妹妹,等我长大了去学校读书了,大妹带二妹,等大妹长大了,二妹带弟弟,这样我们家的小的就总有人带。”

这么有人性化的生活方式简直是神仙一样。

虽然小朋友喜欢跟班上的小朋友玩,但是不喜欢去学校,这也是个悖论。

她一直都挺羡慕不用上学而且有小伙伴一起玩的小朋友,妙妙的生活简直是理想状态!

海岸线边上能捡到一些海货,比如说牡蛎,天天在海岸线边上玩的小朋友很容易找到牡蛎的生长区,有一些甚至是大人都不知道的,妙妙她们一人提着一个小桶子,还拿着一把头上尖尖的小刀子。

周静看着她们全副武装的样子,好奇的问道:“这是要去干嘛?”

妙妙:“我们要去挖好吃的,你们去不去?”

韩念:“有什么好吃的吗?”她很喜欢海产品,鱼肉肉也喜欢,虾肉肉也很喜欢,她觉得海边实在是太好了,不用上学还有很多好吃的。

小吃货韩念念的社交能力还不错,很快就跟本土的小孩迅速打成一片。

比起爸爸是用明星光环堆砌起来的高人气来说,韩念的人气完全靠自己的社交能力。

要是不用回京市就好了。

海边的孩子们生存能力很好,有些孩子五六岁就很会游泳了,十来岁潜水就潜得很好了,村里很多男孩子夏天一个猛子扎进海水里面,可以捞出来好多海胆,海胆这种东西炒饭吃很好吃。

小一点的孩子不敢去海底,但是可以在海岸线边上撬牡蛎,这种软体的海生物繁衍能力极强,营养价值也很高,每天挖一小桶回去,炒来吃或者用蒜末蒸来吃都是很棒的菜肴。

不过妙妙她们经常吃也吃腻了,她是想着小客人们没有吃过。

妙妙明显是这群孩子里面的头头,大家都听她的,其中一个叫大妞的孩子豪气的说道:“妙妙说给你们挖点我们这里的土特产,真的很好吃,爸爸他们没有回来的时候我们自己挖一点回去,蒸一下就很好。”

韩念这次没有表现出来杠精的基本素养:“哇,听起来就很好吃啊。”

其他几个孩子脸上也露出来笑容,这要是换做几周前,哪怕几天前,这些孩子都不会在意一顿吃的。

哪怕只过了两天节衣缩食的贫穷生活,也是这些孩子一生之中巨大的财富。

牡蛎又叫生蚝,外壳坚硬,以壳粘在其他物体上面生长,一般都在海岸线一下,当潮水褪去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在浅水滩上面挖到这种大城市来的人都奉为美食的食物。

一听说这个,一向淡定的霍棋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结果就是,一群孩子到了长满了牡蛎的浅滩的时候,韩念看着这种疙疙瘩瘩的东西,“咦”了一声,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是什么!”

对于一个颜控来说,好看的东西必须也要好吃,但是这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

周静觉得人家一番好意,东西是丑了一些,或许妙妙她们也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了,姑且收下来再说。

于是给韩念使了个眼色:“这个好,我爸最喜欢这个,如果他在这里肯定要喝上几口小酒,这个东西好。”其实他看到那些外壳身上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不过他比较没有韩念那么耿直,强压住内心的震撼跟妙妙聊着。

小男孩从小就会被妈妈们灌输要绅士一点的道理,即便周静也看这些东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过不妨碍他跟妙妙那些孩子商业互吹:“这个要怎么做来着,我不确定我妈会做,这个壳看起来很坚硬哎。”

“这种壳很硬,撬开就好了,里面的肉很嫩很鲜的,我们海边也没有别的东西啦,我只能拿这个招待你。”

周静拎着小桶子,跟在妙妙几个身后,走近了才发现海岸线边上全是这种硬壳的生物,他就好奇了,这种东西真的好吃吗。

孩子们的疑惑是疑惑,摄像师们已经按捺不住了,这是生蚝啊,这么新鲜的生蚝要用蒜蓉烤一下或者是蒸一下,滋味当然是美美的,他们也不好意思找妙妙他们去要,毕竟人家是小孩子。

而且这片海域可能是孩子们刻意保护起来的,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海边,懂得怎么保护好剩下来的耗,可持续性采集。

其实他们也不是不可以等这群孩子走了自己再过来挖,但是也太low了。

摄像大哥开玩笑说:“你多撬一点卖给我,三块钱一个。”

妙妙的语气有点奇怪:“三块钱?”

在海边这种东西真是太常见了,一整片浅滩上面数不清都是耗,一个就能卖三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