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离心(两更合一)(第5/7页)

有的人几乎连背后的中衣都被汗液浸湿,心知肚明,经过今天这一遭,岑隐是杀鸡儆猴地把百官都敲打了一番,有了张御史这个惨烈的教训在前,还有谁敢再自寻死路?以后这朝堂上下怕是再没几个人敢在明面上反对岑隐和东厂了。

见他们都不吱声,岑隐就随口把他们都给打发了,那些文武百官一个个是如释重负,纷纷告退,仿佛是捡回了一条命般,迫不及待地出宫,各归各府,与此同时,张咨被抄家的事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京城扩散开去,不出三日,就连国子监也惊动了,课堂里的监生们闻讯后几乎炸开了锅。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三味堂里,陶子怀霍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斯文的面庞上义愤填膺,“宦臣当权,乃乱国之相。”

“陶兄说的不错。”一个蓝衣公子也紧跟着站了起来,年轻俊朗的面庞上也十分激动,“自古以来,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只会祸乱朝纲,比如前朝郑桓帝、郑献帝皆是宠信宦官,不仅是朝堂混乱,还使得民不聊生,到了前朝后期,更是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兵谋反之人不计其数,最后天下大乱。”

这些监生们一个个都熟读史书,说起历史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陶兄还有邹兄说的是啊,岑隐说抄家就抄家,分明就是报复张御史弹劾于他!”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好是霸道啊,若是任由那个岑隐把持朝政,怕是我大盛危矣!”

“没错……”

读书人多是书生意气,在场近半的监生此起彼伏地应和着,一个个仿佛感同身受,神色间慷慨激昂,只觉得大盛的命运都肩负在他们的身上,剩下的人多是沉默不语。

陶子怀环视着聚集在自己身旁的同窗们,意气风发。

“陶兄,”那个邹姓监生无奈地叹道,“张御史下狱后,以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怕是更畏于岑隐的淫威,不敢再发声了。吾等明明是天子门生,却无法作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宦官为祸朝堂……”

谁说他们不能有所作为的!陶子怀心念一动,热血沸腾起来,之前他去理藩院帮忙,本来是想寻机会在皇帝跟前露脸,谁想那日千雅园的接风宴皇帝只露了下脸,甚至没参加宴会就离开了。他在理藩院忙碌了那么些日子却是一无所获。

如果他能抓住这次的机会,那么……

陶子怀心口一热,朗声道:“邹兄,我们也未必无法作为,我们是天子门生,如果我们一起去长安门向皇上请愿,任是岑隐手可通天,也无法隐瞒皇上!”

这件事是由他起的头,皇上一定会因此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一心为朝廷、为皇上!

围在陶子怀身旁的那些监生们本来就在兴头上,听陶子怀这么一说,皆是纷纷响应,一个比一个激动,如沸腾的热水般。

相比较之下,另外一半的监生却像是一潭平静无波的清水,目光复杂地看着陶子怀等人,有的是不想惹麻烦,有的早就得了家中的叮嘱,也有的不以为然,觉得陶子怀他们简直是疯了。

人群中心的陶子怀意气风发,脸上泛着一层异样的光彩,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岑隐这些年来的种种事迹,引来一片对岑隐的讨伐声。

陶子怀正想号召大家前往长安右门,眼角的余光忽然瞟到窗边一道石青色的身影起身打算离开,出声叫住了对方:“端木兄。”

他这一叫,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地看向了端木珩,也包括那些不曾表态的监生们。

“端木兄,你怎么看?”陶子怀的目光穿过众人,看着一丈外的端木珩问道,眸光一闪,隐约透着一抹挑衅。

端木珩停下了脚步,抬眼对陶子怀对视,神情泰然地说道:“司礼监掌宫廷一切礼仪,代君祈福自是理所当然。张御史收受贿赂,纵子行凶,东厂将其收押,也是合情合理。陶兄,你未免太过偏颇……”

既然说起了这个话题,端木珩本来打算劝对方几句,却被陶子怀冷声打断了:“也是,端木首辅说是堂堂内阁首辅,却是毫无首辅的风范,对那阉人唯命是从!有其祖必有其孙!”

陶子怀的声音充满了不屑,他早就猜到了,以端木家的门风,又能有什么风骨!?

围在桃子怀身旁的那些监生也是面露赞同之色,他们看着端木珩的眼神中渐渐地染上了轻蔑。

年前,国子监里就有传闻说,端木珩在理藩院做事时,仗着端木首辅为靠山,骄横跋扈,行事张狂,所以最后被吴尚书赶回了国子监。

端木珩在国子监读书也有好几年了,同窗大都了解他的性子,一半人根本就不信,一部分人则是将信将疑,此刻听陶子怀“有理有据”地这么一说,不少人便觉得那个传言也未必不可信,有道是无风不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