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等待

看见2009级有的毕业生因为找工作不顺利或者不理想而发愁,我的建议是学会等待。

“一个男人,是需要孤独的,如果你忍受不了孤独,只能说明你内心还不够强大!很多男生认为能证明自己魅力的在于自己有多少朋友,有多么漂亮的女朋友,那么我只能说你真的还需要成长。一个真正的优秀男人一定是朴实无华,甚至是谨小慎微的,一定是一个孤独者。因为只有静才能生智,而不是急!”

这番言论出自俞敏洪之口,我有时候也看看一些企业家的言论,觉得很有启发。我不是一个狭隘的人,能够接受的东西很广博,文学之外,科学、宗教、哲学、历史、心理学、社会学、艺术、经济学、政治学,诸如此类我都有所涉猎,大众流行文化如什么无厘头电影、流行歌、摇滚、网络文学、网络流行语等,我都偶尔关注。我涉猎面比较广,并非说我没有自我,而是说我在选择的同时,尽量不让自己的心变得狭隘单一,或者说我即使在走马观花的时候,也能守住自己,在选择的同时学会平静,在平静中学会等待。俞敏洪话的意思之一就是说人尤其是男人要学会面对孤独,静中生智,在此心境下学会等待。

孟子援引告子言:“食色性也。”这句话用现代汉语大而化之来说,“食”就是事业,“色”就是爱情。人生的选择也不外乎此二者。

其一,事业的选择需要等待。

一是,选择就需要努力。努力需要等待,因为并非所有的成功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在努力中等待,在等待中努力。

有的人什么都想选择,但是什么都不想努力或者不想持续努力,也就缺乏等待的冷静的心,结果很容易一事无成。我朋友说他有个朋友,人是不错的,但他没有努力去改变什么,也没有静下来反省自我,整天说自己想做什么想做什么,抱怨当年被某某师大提前拿走了他的档案,而没有被录取到更好的工科大学,在回忆中浪费了时光。

就拿博士群体来说,它也和大学生一样良莠不齐。读博士是一种选择,但是真的很需要有等待的心,努力就是一种变形的等待。如我的一个博士师弟和一个博士师妹,都是30岁毕业,能力都不错。因为他们都很努力,能够稳得住自己,知道这是一个蓄势待发的过程。我们也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互相激励。

但是有的博士就存在着另外的路子。有的虎头蛇尾,浪费了他的才华,很可惜。有的口花花,眼势利,心狭隘,但没有什么真本事,就剩一张嘴。有的得了几个名校博士学位,但是没有什么问题意识,也没静下心来做研究,也没看出他有什么深刻的人生领悟。有的口头上说十年磨一剑,但是十年连磨剑的石头都没看着。也有的太过功利,缺乏对学术的尊重,或者明明自己没本事,却贬低学术。所有这些,不能不说他们缺乏一颗等待的心,缺乏能够忍受孤独、能够沉静的等待的心。这些人,除了那个说要“十年磨一剑”的,基本上都是比我年轻的博士。虽然说未必每一个博士都要做学问,只要自得其乐就行,但是如果自己不做,却贬低真正努力的人,这却是不应该的。换言之,他们缺乏一颗等待的心,不愿意打磨成果和自我,不愿意打磨人生。

二是,选择需要历练,历练需要等待。如果说上述的博士,几乎都是一直读书过来,缺乏社会的历练,那么关注那些经历磨炼的人的选择、努力与等待当是题中应有之义。经过历练,换言之他们是有故事的人,但有故事的人未必是世故的人,如李安就经过6年的等待历练。我不太喜欢“成功”这个词,因为它有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但是我比较喜欢“等待”这个词。我有个师弟和一个朋友,都放弃了收入较高的职业,通过读硕士、博士去寻找另一个世界。他们付出的汗水、经历的艰辛、等待的漫长,我感同身受。现在他们都还不错,都是副教授、博士后了,而且至少领略了一个新的世界。

其二,爱情的选择也需要等待。没有一颗等待的心,就不知道珍惜,不懂得理解,难体验尊重。即使是一见钟情,也是需要以等待去慢慢沟通,要经历过几年的深入了解的。等待是为了看得更真,是为了接受一颗心。缺乏等待的心,就容易急躁,缺乏平静;也因为缺乏等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心会变得很小,缺乏宽容。现在这个社会,不少情感都是三分钟热度,闪婚闪离;或者太过注重追求,而不注重等待与等待中的理解和倾听;或者太过注重个性,而缺乏宽容。就像那对201314结婚的年轻夫妻,竟然为了买苹果还是买香蕉,四天就离婚,如此再挑什么1314、星座搭配来结婚都没用。